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岭南传统节日庆典详解

岭南传统节日庆典详解

时间:2022-11-13 08:25:11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岭南传统节日庆典详解,供大家参考。

岭南传统节日庆典详解

 

 岭南传统 节日庆典 详解 那洲村建村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历史约五百余年。同大多数古村落一样,有许多富有当地风情的节日和祭祀活动,自然也有与之相对的特别食物。

 春节 按照一年中的时间顺序,最重要也是最开头的是正月。春节期间,那洲村的村民需要进行堂祭仪式和扫墓。

 “祖德宗功未敢忘,祭祖敬宗家业昌”,拜祭先祖,追远慎终是村里的重要大事。祭祀祖先的食物非常丰富,鸡鸭鱼肉水果蔬菜均是先摆到神位前,祭祀结束后大家才能吃。

 通常在扫房的那天,女性长辈会点上一盏灯,扫完之后才能让这盏灯熄灭。扫屋后还要用柚子叶把神龛擦干净,这才算扫屋完毕。年二十九之前家家户户蒸年糕和茶果准备迎新年,其中炒米饼算是那洲村最具春节特色的美食。

 在除夕的当晚,每家每户会点一盏“长明灯”,一家老少通宵守岁。除夕夜还必须余下一些肉菜,如鱼、芹菜、生菜、发菜、葱、蒜等,留到初一,叫“压岁”,意为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的一大早,大家都会用柚子水好好的洗个澡,然后纷纷奔向庙堂抢着烧头一炷香以祈求今年的平安。

 清明节 “年年岁岁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节对岭南宗族文化浓厚的那洲村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回乡祭祖的人甚至比春节还要多。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不仅是对逝者的思念,更是情感的延续与传递。因为事关报本尽孝,在这一天,那洲各大姓氏宗祠都会发出通告号召那洲村民尊祖敬宗,无论乡市远近,都会穿戴整齐衣冠,尽力赶来参加祭典。

 在清明节,那洲村里素有“拜祖先不拜神”的传统。为了传承民俗,2008年的清明节,村民们恢复了有着 60 年悠久传统的那洲古氏宗族清明传统祭祀活动。2014 年清明前后,那洲村同宗族的乡亲从世界各地返回家乡拜祭先祖,传承民俗。清明节当天,村民们在村中长者带领下抬着乳猪等祭品“拜山”,向祖宗牌位行叩首礼,随后依次上香祈福。2017 年 4 月,珠海那洲古氏大宗祠重修完工举行重光庆典,并成立了中华古氏文化促进会珠海理事会。来自海内外 40多个古氏宗亲代表团逾千人济济一堂,共叙情谊。

 下面以古氏大宗祠的墓祭为例。

 清明前夕古氏同宗子孙纷纷从五湖四海赶回家乡。清明正日,那洲村民举行墓祭。上午八时族人在古氏大宗祠集合,按长幼次序先后给列祖列宗上香祈愿。目前古氏大宗祠不断进行修缮,整理了古氏南迁十世先祖的概略,陈列在大宗祠的长廊上,分别是鼻祖——古公亶父:为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南迁一世祖——云应公:唐朝洪州通判;南迁二世祖——浩公“唐朝虔化县令;南迁三世祖——均公:唐朝秘书郎;南迁四世祖——礼公:唐朝太常寺大祝;南迁五世祖——蕃公:五代十国窦州都监;南迁六世祖——全望公:五代十国诰授信安县令;南迁七世祖——延绶公:宋朝信安县令;南迁八世祖——成之公:宋朝绵竹县令;南迁九世祖——宗悦公:宋朝殿中丞、勋骑都尉;南迁十世祖——凤信公:宋朝朝议大夫。

 早上九时,古氏族人准时从大宗祠出发,去会同南坑拜祭始祖瑜保公。山路曲折,古氏子孙到达始祖墓后先清理坟前杂物,摆设祭品,有金猪(烧猪)、水果、茶果、糕点、鲜花;由长者拿着方形红白纸钱,绕坟墓边走边撒。祭拜按照先男后女、先长后幼的顺序依次上前上香。上香毕,由长者执刀上前在金猪上划了一刀,然后烧纸钱,接着人们分食祭品,吃完后燃放鞭炮,至此,始祖墓的祭拜结束。

 宗亲接着赶往祭拜麻仓二世祖宗亮公婆墓,往后依次祭拜的是竹排地三世祖清晓公婆墓、上山埔六世祖渭阳公婆墓、后门山三世祖逸山公婆墓,最后是鸡乸坑山古氏始祖婆黄太夫人。在各处的祭拜流程皆一样,在祭拜始祖婆后,古氏宗亲在其墓旁共同合影,墓祭礼成。

 墓祭完毕后返回村中进行祠祭。合族集中大宗祠,由临时理事会宣读祭文,然后在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的带领下,各裔孫按顺序依次向祖宗牌位行叩首礼并向先祖敬上一炷香。上香的顺序为:先理事,先男后女,先长后幼。

 接着便开始分胙肉。分胙肉是那洲村祭祀最热闹的环节,此环节在祖坟前进行,由族中长者执刀,宗亲里的长者被邀请进入偏房参与切分金猪,先由长者在每一只金猪上切下第一刀,然后就由专业的厨师切分猪肉,那洲古氏族人每户一份,热心支持古氏族人的乡亲分一份。领到胙肉的人家均喜气洋洋:“俗话说‘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我们都姓古,都是一家人。”

 分胙肉的习俗内涵非常丰富。胙肉是祭祀时供神的肉,宋代陆游的《入蜀记》卷五中有:“招头盖三老之长,顾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众人。”的记载。在祭祀时,生猪肉一般不带上山,上山以烧肉居多,烧肉分饷各房子孙,意在勉励子孙墨守祖业,谨尊孝道。分胙肉也有多有少,在家族中财大气粗者,拜山后会大摆宴席,凡属子孙均可列席痛饮。当然此仅对男丁而言,女子无从过问,但在男女相对平等的今天,女子也有了分食胙肉的资格。那洲村民将分到胙肉视为一种积极的寓意,象征着受到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下午三点后,则是拜“亚公”的仪式。人们到各祠堂用饭、菜、茶、酒拜祭先祖。大祠堂、长房祠、清晓祠由专门的古氏族人负责。五点半后还有在清晓祠举行的晚宴,自费自愿参加。至此,那洲村古氏清明祭祖活动全部结束。

 节日与祭祀往往是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它们无一不在其中渗透着当地的价值观。虽说珠海地区的节日与祭祀大同小异,但那洲村民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他们独特的传统,保存它们独有的价值。

 端午节 那洲村的端午节有两个特别之处,其一是茶果、芦兜粽这两样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其二就是抬神游街,村民叫游街作“耍菩萨”。那洲村至今保留着端午抬神游街的民俗,每逢端午,村民将各庙宇的神祇用“龙椅”装着神像,庄重地摆放在市墟。上午由村民虔诚祭拜,烧金猪奉神。五月初五下午四时左右,参游人员吃过公饭后游神开始。由几个人将巨大的神像安放在“龙椅”里面,分别由人扛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整个乡村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

 沿街妇女烧香拜神,神前香火鼎盛,大家围着神像向其祷告祈求平安。

 盂兰节 农历七月十四日为盂兰节,俗称“中元节”,亦称 “鬼节”,是祭祀祖先及阴曹无祀孤魂。家家户户以炊煎堆作祭品。是晚,渔民烧纸人和将饭、花稔等食物投海祭 “水鬼”。

 清代至民国时期, 各乡村会定一定的年期, 在盂兰节举行一次建醮盛事。

 建醮俗称“打大醮”,又称“太平清醮”,是以集体崇拜方式向神灵祈福祉的一种民间活动。

 开坛前,清洗街道,各街巷贴“洁净斋戒,污秽勿近”的标语。请棚厂搭建醮棚和戏棚,并请戏班演戏,以赞颂神灵的庇佑。

 醮事期间, 村民把各路神像送到醮棚里祭祀。醮棚悬挂灯笼和白蜡烛, 醮坛上方正中悬挂一幅用红墨书写的 “酬思建醮”的白布长幡,村外四个角也插上幡杆(俗称“引魂幡”)。每日黄昏时,分别由四名僧人和四名吹唢呐者在四个方位念诵招魂法语和吹奏, 寓意招致四方游魂野鬼速来醮坛享受斋敬, 不要在村里游荡。

 开坛仪式之际, 村里各处敲响铜锣, 各家各户在同一时间于家中焚香顶礼, 迎接建醮大典的开始。从开始至结束,家家户户每天吃清斋。醮事最后一天的夜晚, 钟鼓齐鸣,先是各姓族长、乡绅及当届总理以下执事者依次向醮坛上香, 祈愿“民安物阜,五谷丰登,四境安宁”,继由僧人绕五方神灵,一面诵经,一面抛饭洒水向游魂野鬼施行最后一次斋敬。至凌晨子时,所有大小纸扎的神像集中在醮棚前后的空壕进行火化。

 新中国成立后, 此项活动没再举办。

 在农历七月,那洲当地人认为鬼门关大开,诸事不宜,一般既不嫁娶也不搬家。这晚,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或路边摆米饭、生果、肉食等供品,并烧纸衣。人们相信无论是自己的祖先还是孤魂野鬼都能“享用”这些祭品,保佑阳间人出入平安、万事顺利。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从农历八月上旬开始,亲戚、朋友之间互赠月饼、水果、礼物等,直至十五日为止。

 那洲村民在中秋这天会祭拜相思林社公,即当地的土地神。村民每逢初一十五都会祭拜土地神,中秋节的祭拜会在祭品里加上月饼和柚子或其他水果。人们在祭拜完后把供品带回家分享,认为这些供品由于祭过土地神而会带来好运。

 晚上全家团聚在一起吃饭,吃完饭后进行拜月祭礼和赏月光,当地人称为“拜月光”。拜月光都在露天场合,基本是家中的小院。拜月的时间大概是八点钟左右,即月亮刚刚爬上来,从家中的小院可以看到月亮的时候,村民会将祭桌摆到家中的小院里,依次摆上香烛、祭品等,然后开始祭拜。祭品一般会有柚子、橘子之类的水果,还有当地特色的茶果、芋头糕以及月饼。茶果和芋头糕等一般都是自己家做的。除此之外还会放纸供品——寿金(一种带有金箔的折成金元宝形

 状的纸钱)、烧纸钱。

 家里有孩子的会在拜月之时在香案旁放几小杯茶水,拜祭结束后,让小孩喝下,以祈求孩子平安长大,顺顺利利。拜月主要祈求家人身体健康,团团圆圆,和顺美满等。拜月光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赏月,小孩则提着灯笼到处游玩。

 近几年,那洲村委会每年都会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举行中秋节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是中秋晚会和猜灯谜,灯谜猜中了还会有礼品赠送。中秋节还会有义工来到村里,举办趣味的 DIY 月饼活动。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又称 “重九”。

 那洲村在重阳节里, 有佩茱萸、 食糕饼、饮菊花酒、登高、扫墓的习俗 (重九扫墓和清明仪式差不多)。每到九,人们成群结队登山。家家户户蒸食一种用米粉做的九层糕,上面做两只小羊,意即重九重阳。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 以示 “登高”。同时,在登高之时,采回百草、花木的叶或根, 晒干捣成粉末,研成药丸,称为“百草药”,以作平时治病之用。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仍保留吃糕、采百草药及登高的习俗。

 冬至

 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冬至,又称 “冬节” “长至节”。

 乡人有 “冬 (冬至)

 大过年”之说,认为冬至比春节更为重要。是日,全家团聚,宰鸡杀鸭,烹鱼肉, 祭拜各路天神和列祖列宗,然后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农家妇女舂米粉 (俗称 “冬前粉”)、蒸粉果、制糍糕和煮咸汤圆。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

 祭灶是民间岁时祭祀之一, 也称 “送灶” “谢灶”。

 是晚(俗称“小年夜”),家家户户摆放一些瓜果、饴糖、褚帛,烧灶祭拜灶君,在灶旁祀灶,希望灶君回天堂见玉帝时,为凡间多讲几句好话。同时,告诫家人在送灶日不要在灶前高声说话,更不能骂人,以免灶君听错话招来灾祸。至除夕夜又迎回灶君,谓之“迎灶”。

推荐访问:岭南 详解 传统 岭南传统节日庆典详解 岭南传统节日庆典详解视频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