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13篇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13篇

时间:2022-08-03 17:50:08 工作要点 浏览量: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13篇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1

  2022年是X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我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坚持“四个聚焦”改革总体思路,围绕实现“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为努力实现“四强两优三争先”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X绚丽篇章赋能加力。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争创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X集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深化产业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做好渤海银行在洛设立分支机构,实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覆盖。加快推动企业上市,争取2家企业上市。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农村商业银行、X银行转型升级,稳妥化解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完善专利资产评估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产权管理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2.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强市属企业内部业务板块梳理和子公司整合重组。推进市属企业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完成国宏集团、旅发集团等市属企业子公司混改项目3个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优势国有企业实施核心业务、优质资产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开展分类授权放权、事中事后监管、差异化考核,完成全市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国宏集团深化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完善市属企业党组织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文件,理顺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大范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持续深化地企合作,全年签约项目(协议)300个以上,金额600亿元以上。

  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示范县创建工作和50家民营企业对标提升工作,围绕“四企活动”,持续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云,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年市场主体达到61万家。拓宽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和意见处理反馈机制,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全年减轻实体企业负担50亿元以上。引入第三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评估。

  4.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清理多部门重复审批、变相和违规审批。探索推进都市圈内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省统一受理平台,实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X都市圈通办”。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广“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案例,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日办结”“零成本”。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政务数据共享,推广应用“豫事办”“洛快办”APP,推广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确保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2%以上,“一证通办”事项350项以上,“掌上办”事项1800项以上。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实现“12345”一个号码服务。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实现就近受理、跨市县(市、区)域办理、“异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提升全流程在线审批效率。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分领域制定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研究出台《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高标准做好市县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积极申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和省级营商环境示范试点。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市全覆盖。持续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加强部门间涉税数据共建共享,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积极申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二)完善X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6.承接落实好省赋予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向X市X市和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要求,督促指导市直各相关部门持续强化向上沟通对接,争取省直部门在业务指导、设备共享等方面给予后续支持,同步做好权责清单调整、政务服务平台衔接、工作力量充实等各项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途径向社会公开公布,确保省政府放权文件中涉及X的24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规定时限内接得住、用得好。抢抓省直部门出台支持X副中心城市建设配套文件中给予X的53条先行先试政策机遇,科学拟定承接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为都市圈联动发展提供动力活力。

  7.健全X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引导约束机制,认真细化落实《X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编制都市圈国土空间、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都市圈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归集共享。强化政策协同,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推进洛济深度融合发展33条措施落实落地,编制洛济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洛平30条、洛三32条落地实施,洛焦联动发展尽快破题,激发调动区域内各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创新生态保护新模式,推进区域环境污染共保共治。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成立都市圈旅游协作体,打造都市圈文旅品牌。创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加快都市圈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建设区域公积金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争取省级层面开展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编制,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三)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8.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深化“三区融合”。突出自创区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贯彻落实郑洛新自创区条例,用好促进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出台促进X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文件。优化“一区多园”建设布局,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园区等纳入自创区辐射范围,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放大自创区的示范效应。持续深化高新区“三区融合”管理体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大放权力度,开展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在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产业生态、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升赋能定位。发挥“三区叠加”优势,探索建立制度规则融通创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提升产业规模能级,突出开放创新龙头引领作用。

  9.持续健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育机制。围绕打造“一谷两廊四中心”,启动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新建创新平台(载体)3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行业研究院、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1—2家,联合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个。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10.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行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技术总师)负责制,争取全省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落实省促进创业投资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扶持政策。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四)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1.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和各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加快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运营好首期规模100亿元的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形成“4+4+X”高质量制造业体系,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

  1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三大改造”,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力争认定5个以上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进企业”活动,“上云”企业900家。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拓展“1+N”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推广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及细分领域应用,建设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设计企业嵌入制造业链条。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农机装备、省轴承创新中心建设提质提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高水平举办中欧(X)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

  13.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实施“6+3+X”新型产业专业园区建设行动,建立园区建设、推进、考核机制,加速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提升载体支撑能力。推动“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质,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五)积极融入“双循环”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

  14.建设高水平开放通道平台。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完善“四路协同”发展机制,巩固提升开放通道优势。高标准建设自贸区X片区,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出台自贸区X片区制度创新升级版方案,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自贸区X片区特色产业链、事项全周期梳理配套制度清单,加快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推动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申建X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速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编制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2025发展规划。推动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争取X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事项列入X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加快机场三期改扩建进程,积极拓宽X国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积极融入中欧班列体系,加密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和保税仓库,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

  15.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外贸企业培育工程,积极申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洛企出海”行动,支持优势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借力借势X与北京、江浙沪战略合作,实现精准定向招商向高端化迈进。

  (六)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6.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提供强力支撑。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5万元。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产业集聚区“三区”套合改革,破除制约伊滨经开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伊滨板块全面发力。鼓励县域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省级研发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申报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17.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放宽城区落户条件,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探索推进X都市圈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落实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稳妥推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七)全面实施促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18.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三链同构”。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和富硒农业,实施“五个百万亩”行动计划,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形式,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争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孟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探索农田水利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机制。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9.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健全乡村振兴七大专班工作机制。促进市域内土地指标交易,保障交易收益支持县区乡村振兴。完善返乡入乡创业“引人”“育人”“留人”政策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返乡入乡创新示范区(县)、产业园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落实,稳定完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沟域生态经济扩面提质,持续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提升53条、新打造10条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深化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

  (八)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20.改进和加强代表联络群众工作,出台关于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星级代表联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坚持和完善向人大代表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机制,畅通市人大代表随时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健全代表反映问题处理反馈机制,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提高立法与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认真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

  (九)完善政协协商和统一战线工作机制

  21.制定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深化“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开启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新模式,形成多渠道、广覆盖、更灵便的协商议事格局。完善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和结果运用机制,健全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应用型政协智库,激励智库专家深度参与政协履职活动。有效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

  (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22.持续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选取部分乡镇(街道)作为试点,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逐步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道、县乡联动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定公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推进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县级以上政府按照“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的要求,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十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23.建立健全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审判质量、执行效率和社会效果。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和重点案件评查,健全法院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改判、发回重审、指定再审案件的信息通报、跟踪督办、异议反馈制度。推进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全面推开公开听证。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平台建设。引入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依法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

  (十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24.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推进“智治”与“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掌上办”“网上办”,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含智量”。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载体。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畅通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建设智慧化城管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健全“雪亮工程”网络和运行机制,推进诉源治理。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25.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和区域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X市应急指挥平台和豫西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分级响应和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三)完善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制机制

  26.积极融入X文化带建设,参与X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行区创建,编制《X市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部门协作、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推进X地区X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展示。一体推进X流域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建成X非遗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精心策划筹办X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系列X文化活动,建设X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具有X特色、国际影响力的X文化品牌。开展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X文化创造性转化专题研究,研究阐发X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十四)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27.推进X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组建X文化演艺集团,构建“三院两公司一中心”格局。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推动成立市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制定主业优化方案、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开展文化经济政策落实情况效果评估。加大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建立X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

  (十五)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28.深化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健全事企分开、采编经营分开的运行体制,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推动新闻单位与相关传媒企业进一步理顺事企关系,健全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构建市县一体化新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地一端”建设。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深化提升“书香X”建设,完善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制度和多元化投入运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书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造示范性城市书房20座。

  (十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9.建设国家级X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成X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全面启动X遗址申遗,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第二阶段联合申遗工作。争取开工建设汉魏X故城博物馆,确保X博物馆等9个博物馆建成投用,推动XX遗址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着力整合各类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文化+”,提升文化产业能级,持续办好“两节一会一论坛”,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四、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十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3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比例,新增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适应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布局建设X大学城,推动X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加强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体系。

  (十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1.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成市疾控中心提升改造,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骨伤科、呼吸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加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抓好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村医“乡聘村用”改革。完善“健康X”电子健康卡平台,深化三色电子健康码融合,实现就医全程扫码,具备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内可查询调阅,实现全市居民电子档案信息统一身份认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企业医养结合机制。全面推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十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2.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统筹。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做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普惠养老试点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建设X养老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双试点”城市。推行电子社会保障卡,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深化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改革。加快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配套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政策,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落实财政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制,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设施建设。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X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机制

  33.制定实施X市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X市X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扎实开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建设X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带。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任务清零。建立沿黄地区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矿山整治统筹推进机制。争创X滩区“三滩”综合治理试点。落实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

  (二十一)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34.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编制完成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二十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35.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多领域低碳试点创建。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三)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36.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准确率,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和分拣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推进快递包装可循环、可降解、易回收。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

  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十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37.探索上级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一级纪委书记定期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等监督方式,加强对“一把手”和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落实《关于加强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破解同级监督难题。落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办法,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推动派驻机构改革向基层延伸,深化市管企业和市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管领导定期约谈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制度,完善派驻机构向纪委监委报告工作、主要负责人述职等制度。启动监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方案,选择部分县(市、区)指导开展村(杜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指导县(市、区)加强“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

  (二十五)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

  38.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化议事协调机构,规范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一批鼓励担当作为、关心关爱、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适应实施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X副中心城市建设等任务需要,健全干部流动机制,统筹用好干部资源。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扎实做好职能转变、人员转隶后半篇文章,推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完善,适时开展机构改革总结评估。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深化提升“X党建计划”,深化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织密筑牢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拓展基层服务体系。健全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

  (二十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39.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职称自主评审范围,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探索实行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X英才计划(2020—2025年)》,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探索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团队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对2022年工作要点统筹协调落实。夯实分层推动责任。各专项小组要加强对本领域改革的研究推动,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积极主动协调各方面抓好任务落实。继续实施重大改革攻坚。从工作要点中进一步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由市领导领衔推动,定期向市委深改委报告进展情况,示范带动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探索开展集成改革试点,加强经验总结、复制推广,激发改革整体效应,为各地深化改革探索路径、作出示范。强化改革宣传引导。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注重挖掘先进典型,鼓励基层探索创新,营造浓厚改革氛围。市委改革办要会同专项小组,加强对各项任务的跟踪督察落实,开展改革成效评估,客观真实反映改革成效,及时发现矛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报告。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2

  配齐心理教师、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中小学班级每两周不少于1节心理课的课时要求,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市学校德育和体艺语工作要点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我市2022年学校德育和体艺语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建设完善思政课为主渠道的德育工作网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加强思政课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育、美育、研学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根据《X市“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打造一批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现思政课程全覆盖,开展思政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建设以思政课为主渠道的德育工作体系。按要求配齐思政教师,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四史”等学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永远跟党走”“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活动,开展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家风家训、文明礼仪和规范养成教育。遴选一批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建设一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二)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提升学生健康体质。

  按要求配齐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进每位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完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开展学校各类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学校运动会,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常规工作。有条件的学校争创体育特色学校。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配齐心理教师、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中小学班级每两周不少于1节心理课的课时要求,其中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团队会,课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建设标准化心理健康辅导室,制定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转介等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辅导室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7.5小时。建立常态化心理问题筛查、辅导、转介及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结合每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教师参加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站志愿活动。建设一批中小学标准化、示范性心理健康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四)加强学校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美育素养。

  配齐美育教师、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配备美育场地、配齐美育器材。美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实行课程化管理。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或艺术周、艺术月活动。推进中小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和爱好。全面实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重点测评实施过程与成效。组织“X: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价值内涵和保护利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发有特色的地方美育课程或校本课程。

  (五)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配齐劳动教育教师、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中阶段劳动必修课程6学分,每学年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公益性劳动等课外劳动教育及研学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研学实践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培育本校特色劳动项目,建立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落实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因地制宜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遴选一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特色示范项目。

  (六)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合力育人成效。

  拓展网络和新媒体家庭教育服务平台,成立家庭教育志愿宣讲团,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推动家校合作(规范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建设)、深化“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举办“家长课堂”、“家庭教育”讲座等),构建学校和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协同育人格局。选送一批国家、省、X级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七)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争创规范化示范校。

  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坚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估评价等各个环节,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中小学经典诗文教育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做好X市语委和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市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准备工作。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各级文明校园。

  深入推进实施文明校园创建,总结交流文明校园创建经验,2022年,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参与率达100%;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校园示范点,培育特色亮点和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精心制定建设规划、统筹整合优质资源,逐步推进“绿色学校”、“复兴少年宫”建设管理工作。持续开展“文明十六岁”等移风易俗活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九)加强争先创优工作,推进校园品牌建设。

  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X市“一校一品”工作方案》,结合学校底蕴、工作实际充分挖掘特色项目,深入开展“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创建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篮球特色学校、排球特色学校;培育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体教融合试点学校、家庭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特色学校;适时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积极向省、X市推荐成效明显的特色学校。

  (十)加强教学研训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市教师进修学校要配齐思政、体育、美育、劳动、心理健康等教研员。开展中小学思政、体育、心理、美育、劳动等教师教研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各学科相融通、促进课程思政各学段全覆盖。举办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遴选建设一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协同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培育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3

  

  2022年,市应急管理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第xx次党代会、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xx市第xx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向好的基调,积极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xx”的跑道上振翅高飞,提供安全稳定保障。

  一、总体要求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综合监管与统筹协调,持续压紧压实各方安全责任,以更严要求深化专项整治,以更实举措推进本质安全,以更新理念强化精准执法,以更大力度强化灾害防范,以更快步伐加强能力建设,以更高标准夯实基层基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向好的基调,树立“零事故”理念和目标追求,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建筑施工领域及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实现“零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下降”。

  二、主要目标

  (一)安全发展意识更加到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厚植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民安全意识,推动高质量安全发展。

  (二)队伍建设更加有力。进一步扛起使命担当,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队伍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三)风险防控更加全面。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和“零事故”的追求,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加大隐患治理力度,防控各类安全风险。

  (四)本质安全更加牢固。切实压降安全生产固有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提升工艺设施安全水平,筑牢安全基础,从根本上消除风险。

  (五)应急机制更加健全。围绕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着力健全事故灾害防范应对体系,落实各项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工作质效

  1.持之以恒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党员干部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①加强理论武装,规范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②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性教育常态化制度化。③积极推进市级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持之以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两个”责任落实。①规范和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细则,持续整治“四风”,强化警示教育,狠抓制度建设,严肃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③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好纪法“两把尺子”,坚决防范和杜绝违纪违法问题发生。

  3.持之以恒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对标标准化规范化,查找党支部建设差距,持续巩固组织建设成效。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②加强党建引领,以党建带群团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③擦亮“应急先锋·安全卫士”党建品牌,以“党建+安全”、“监管+服务”为重点,开展结对共建、帮扶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

  4.持之以恒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系统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①通过业务学习、条线培训,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执法比武竞赛、干部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提高专业能力。②通过安委办、减灾办等平台,加强部门互动、上下联动,提升统筹协调能力。③通过组织大型会议、专项活动,推动落实重点工作,提升组织领导能力。

  (二)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

  5.按照“零事故”目标追求,开展“xxxx”专项行动。一是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制定《xx市全面压降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工作方案》。二是健全两项工作制度。①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工作的通知》,每月汇总xx个专委会履职尽责情况。②制定《关于做好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通知》,按照“四不放过”要求从严处理。三是开展三项专项工作。①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回头看”检查。②每半年开展集中约谈警示述职。③从宣传、培训、执法等方面,强化基层监管能力提升。四是开展四项执法行动。①是“三位一体”专项执法。②是“一带一帽”专项执法。③是安全培训“走过场”专项执法。④是安全风险管控专项执法。

  6.市安委办抓好督促落实。①推动xx个专委会分别制定全面压降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工作方案。②推动各镇(区)制定属地落实方案。③每月跟踪调度,并制定市安委办领导挂钩联系各专委会工作机制。④实施重大隐患动态挂牌督办,由市级部门和地方共同实施。⑤围绕问题导向,开展安全生产督导。

  (三)全面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

  7.持续推动落实“三个责任”。制定落实事故压降工作方案,围绕目标,制定各行业领域事故压降工作方案。发挥安委办实体化工作实效,围绕风险防范,推动落实“三个责任”。①制定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推动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②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推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③加大监管服务力度,指导企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8.深化提升专项整治三年行动。①按照专项整治“深化提升年”要求,抓实重点任务、成果提升“两个清单”,推动整改提升、强化责任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全力化解重大安全风险。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督导,制定年度督导方案,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领域特点,落实每季度督导计划。

  9.集中开展两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和xx市政府部署,深入开展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和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攻坚治理一批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①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要切实解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x个问题,治理生产储存、交通运输、废弃处置、化工园区等x个环节(领域)重大安全风险。②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要着力排查整治燃气经营、餐饮等公共场所、老旧小区、燃气工程、燃气管道等x个领域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加大燃气具等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整治力度,提升燃气安全监管智慧化、信息化水平和城镇燃气居民使用安全水平。

  10.高质量完成安全风险报告工作。①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报告,确保x月xx日前全面完成。②深化“xx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运用,认真落实“x+x+x”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切实做好企业每月自查,网格员每两个月巡查,市应急局和镇(区)安监部门重点企业每季度巡查工作。同时,推广落实重点风险点安全管控措施。③市、镇(区)联动开展风险报告核查审计,提升风险报告质量。④全覆盖落实较大以上风险包保责任制,将管控责任落实到人。

  11.扎实推进危化品使用安全治理。①按x个行业大类,分为x级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监管。②完善危化品运输、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x个环节闭环管理机制。③对照危化品使用安全指南和xx个部门出台的xx个行业领域安全使用手册,开展全员安全培训。④对标《危化品中间仓库安全管理指南》《危化品储存专用柜安全管理指南》,抓好整治落实。

  xx.深入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①持续巩固创建成果,制定2022年度创建工作计划,巩固提升省级示范城市创建水平,力争年内创成省级示范城市。②组织第三方开展明查暗访,围绕问题抓整改,提升创建实效。③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13.全面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①制定年度风险普查工作计划,确保年内完成普查工作。②立足普查,形成自然灾害风险分布一张图,构建城市安全风险数据库。③加快风险数据信息化应用,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提升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14.建立安全评级机构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执法检查。①将2021年专项整治中队安全评级机构、生产经营单位的专项整治内容,作为应急局监管科室实施行政许可、备案、执法检查的必查内容,固化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健全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监管的长效机制;②常态化对在太开展业务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重点监督检查,规范安全评价机构的技术行为。

  (四)全面推动安全发展机制建设

  15.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危化品、工业x个重点领域,三级全覆盖联动开展第三方专业核查评估。①开展工业重点行业领域“一企一策”专项整治,滚动更新“四个一批”企业名单,抓好整改落实。②分类推进危化品企业整治提升。按照区内企业、区外企业,分级分类实施整治提升。③组织第三方专业力量,对危化品和工业重点企业实施全覆盖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确保隐患闭环管理。④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设备设施工艺安全水平,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程。⑤持续推进亿元企业和规上企业二级标准化创建,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⑥推动高危行业落实安责险。建立健全“保险+服务+信息化”机制,发挥保险机构专业技术优势,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⑦全面加强工业厂房出租管理。根据《xx市工业厂房出租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对存量厂房进行集中梳理,对增量项目形成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工业厂房出租长效管理机制。

  16.全面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全面强化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①做深做实市、镇(区)两级安全宣传,立足全媒体、多平台,强化安全文化宣传、安全常识普及和安全法制宣贯工作。②全面落实工业企业“xxx”全员安全培训,着力推动企业自主培训,提升全体员工安全素质。③持续推进“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四个一”说安全、安全宣传“五进”,开展安全生产月、“x.xx”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等重大宣传活动。④做好安全生产考试考核工作。⑤充分发挥安全文化教育体验馆和安全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等载体功能,鼓励引导规模企业建立安全文化体验馆。

  17.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开展“精准执法年”专项行动,优化监管执法方式,提升指导服务效能。①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立足风险报告、监管执法、监测预警、资源节约、工伤保险、诚信系统、标准化和事故直报系统等x个平台数据,将企业风险按“红、橙、黄、蓝”四色进行评级和监管。②制定三级执法计划,实施计划执法,落实执法公示制度。③开展x项专项执法行动,一是全领域开展“一带一帽”专项执法行动。二是结合复工复产,全领域开展安全培训“走过场”专项执法行动。三是全领域开展“三位一体”专项执法行动。四是开展各重点领域风险报告专项执法。④全领域开展事故“回头看”和事故集中约谈警示教育。⑤结合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应急执法机制体制,提升执法人员素质。⑥强化案卷质量,开展典型案例上报和规范案例评选,加强网络案卷巡查。

  (五)全面构建现代化救援格局

  18.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减灾办工作机制,充分掌握全市灾害风险底数,健全落实五项机制,提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①落实分析预判机制,会同气象、水务等部门,定期开展研判分析,加强预警预测,及时预警提示。②落实应急前置救援机制,预判灾害后果,前置部署应急救援力量,确保早发现早处置。③落实灾情统计评估机制,按规定统计报送灾害信息,指导协调受灾群众生活安置,研究灾害救助与灾后重建方案,提出减灾建议措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④落实应急物资调用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加强应急救援、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等物资储备,规范物资调配管理。⑤落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强化力量配置,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19.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着力健全三大体系,制定《关于提升全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意见》:①健全应急预警体系,强化灾害研判和预警预报。②健全信息化支撑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与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信息对接,及时掌握突发情况,确保指挥准确有力。③健全统一调度的应急救援体系,统筹调度队伍、装备等应急资源。二是着力做好三项准备:①做好应急预案应对准备,做好xx个预案修订,加快推进应急预案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各类预案的有效衔接,推进应急预案“简明化、可视化”建设,提升应急预案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开展预案演练,提高预案实效性。②做好应急值守准备,领导带班和xx小时专人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准确上报紧急信息。③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准备,从队伍配备、指挥调度、日常管理、实战备勤等方面,制定指导意见,提升队伍的救援能力。三是巩固应急联盟建设成果。深化长三角区域应急救援协调合作,完善联盟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模式,提升跨区域灾害、事故联合应对能力。

  20.全面提升基层基础能力。以更高标准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①持续推进基层能力建设,强化镇(区、街道)安委办配置,配齐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与应急管理力量,推动基层监管执法队伍相对独立,确保监管执法有机结合。②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xx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化工(危化品)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开展执法比武竞赛,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和执法人员素质。③强化应急法治建设,加大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宣贯力度,提升安全生产法制工作水平。④全力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危化品企业“五位一体”信息化建设和重点工业企业监测预警,围绕应急预警、应急指挥、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应急业务深度融合,提升智慧应急能力。

  21.信息化促进应指挥体系构建提升。围绕“一网统管”理念,聚焦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省、苏州市平台的贯通应用,同时结合xx实际,加快应急管理特色场景的开发建设,推进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①精准对接应用省、苏州市级平台。围绕省、苏州市重点工作任务,聚焦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打通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融。深化平台应用,通过数据处理、归集和共享开展日常监督、执法检查,实现精准监管。②适时推进特色场景开发。xx市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特色需求,推进场景开发。汇聚自然灾害普查、安发城市调查相关对象基础信息、实时监测信息、预报信息、预警信息和视频监测点,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服务融合等新兴技术,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和各专业部门数据的全面高效整合,构建应急指挥一张图。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4

  2022年,根据各级经济、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今年的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着力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系统观念与底线思维,加强“三保”和政府债务管理,着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着力推动财政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一、坚持精准施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1、支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聚焦“五闯五攻五样板”三年行动,围绕“八大产业”布局,发挥产业振兴资金杠杆作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要素向产业集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塑造现代产业新优势,争创全省工业十强县。用好财政政策,支持威达重工、X精工、山森数控、普X特机床、三合机械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做优做强氨基、醇基新材料两大产业链,支持中材锂膜、启迪亚都、鑫迪家居、北玻院复合材料、恒瑞磁电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支持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推动政策向企业培育集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2、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运作好产业投资基金,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投资,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财源企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以X能源、中国建材、国科控股、中化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支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招引一批支撑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税源型项目,招引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端项目,提高招引项目质量。

  3、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化学X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落实引进人才等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激励“优秀企业家”干事创业,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发挥投资基金作用,利用“助保贷”、信用担保、过桥还贷等政策手段,切实解决实体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

  4、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五心”“五个一样”,实行“入企五问”常态化,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各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激励奖补机制,激发加快发展、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X高科技化工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二、坚持开源扩流,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5、加强收入征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配合,积极推进综合治税,运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完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抓好涉税数据采集传递运用,构建严征管、优服务的税收共治新格局。建立良性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各镇街财源建设的积极性。科学编制2021年度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协调配合,抓好土地出让金征收。强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6、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紧盯上级政策调整动向,积极向上对接,加大上级无偿资金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加快优质储备项目落地实施,增添经济发展动力。强化预算项目库和债券项目库的有机衔接,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优先使用专项债券。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密切部门、镇街协作,畅通争取渠道,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更大力度向上争取基本财力保障资金、中央直达资金、专项债券额度,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投融资管理,严控投融资风险。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稳步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争取更多项目入选财政部PPP信息综合平台管理库。

  三、坚持有保有压,提升民生保障质量

  8、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从速拨付资金,做好疫情防控、救治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工作。支持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和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9、落实好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始终把“三保”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及时保障工资发放、社保缴费支出。加大镇街调度资金拨付力度,合理安排补助资金,确保乡镇工作人员平均收入高于市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及时兑现退休人员养老金新提高标准。

  10、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做到可压尽压、应压尽压,进一步压减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制定基本支出定额标准,探索建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11、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统筹整合以涉农为主的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贷款体系建设,支持“X担惠农贷”发挥更大作用,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支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落实耕地保护激励制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12、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支持全国文明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复审工作。支持实施交通重点工程,确保京台高速改扩建项目年内竣工通车;支持做好济X高铁、临X高速前期工作;支持实施京台新北出口连接线、省道X梁线改建和东岗线等7条县乡道路提升工程。支持实施振兴路南延、荆河路东延贯通高铁新区等X条道路新建改建,提高城市通行能力。

  13、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突出公共财政导向,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推动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办好第五届X州书展。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救助等九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支持健康X州建设,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市医养健康中心暨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区、市精神卫生中心新院区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支持完成100个村居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

  四、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财税改革

  14、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将“四本预算”和政府债务收支计划通盘考虑、一体编制,盘活存量、调整增量。主动顺应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趋势,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部署应用。完善涉农、科技、环保等领域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建立健全“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积极探索“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等组合融资方式,更好发挥政府债券稳投资、促增长的作用。加大对结余结转资金统筹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5、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进一步加强公务卡使用管理,强化公务卡制度执行,减少现金使用率,促进公务支出透明化。落实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加强直达资金动态监控和财政暂付款管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16、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分配体系,开展重点政策和项目全周期跟踪问效试点,扩大市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试点范围,将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紧密挂钩,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决算等环节与绩效目标管理、跟踪监控、评价、结果应用等环节有机统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7、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强化“三保”风险防范,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法定债务限额内,认真研究债券发行规则,积极运用市场手段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对社保基金支付风险高度关注、超前研判、提早防范,坚决守住财政风险底线。

  18、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项目遴选运作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以股权形式投资本地企业,变无偿拨款为资本金注入,变“奖补”为“股权”,支持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入中小企业服务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过桥还贷业务提供资金支持。

  19、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管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构建权责清晰、配置合理、统筹共享、运营高效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机制。通过分类实施调剂共享、处置变现和市场化运营等措施,大力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0、强化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健全评审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强化政府采购监管,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推进网上商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21、加强财政财务业务基础。扎实做好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完善涉农补贴“一本通”系统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继续抓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全面加强会计、政府投融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等工作,切实发挥好基础管理的“压舱石”作用。

  五、坚持党建统领,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22、加强政治建设。牢固树立“财”服务于“政”的理念,坚持以政统财,以财辅政,不断深化对财政工作政治性的认识,持续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3、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抓实抓牢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效,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守望、学史力行。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强化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研判,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可控。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加强组织建设。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志愿书等系列活动,抓好党建阵地提升,规范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2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压实巡察整改责任,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对财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有效防范各类业务和廉政风险。持续加强作风廉政建设,对出现廉政问题的部位及个人,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2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和财政中心工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开展学法述法活动,增强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扎实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干部实绩,考察识别、选拔培养干部,营造能担当、想担当、敢担当、会担当的浓厚氛围,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5

  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视察xx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系列决策部署,按照“1213”工作体系,以基层党建突破提升为“总统领”,夯实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两大根基”,紧紧围绕康养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一个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三条工作主线”,提效率、强服务、促落实,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以“组织队伍”为抓手,持续提升党建水平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新村党委建设,捋顺新村、社区和网格村的职能关系,为新村“两委”合理分工,发挥好新村党委的中坚作用。增加城市社区工作抓手,在25个交付住宅小区打造“红色物业”,创建“365”服务品牌,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

  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年度培训方案,做好正负面记实,充分发挥369户“党员中心户”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干部联党员、党员联户“双联”工作,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干事创业水平。

  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产业发展,围绕一产,深入探索“1+7+N”发展路径,选取合适区域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依托7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立7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网格党支部牵头评选“N个示范户”,引导村民多途径致富。

  围绕二产,创建“党工委建在指挥部上、支部建在项目上”模式,成立由班子成员组成的项目指挥部,争取优质二产项目落地,并针对每个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提供调地征迁等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促进二产发展快速见效。

  进一步强化先进典型创树,年后将组织科室、社区、村庄主动提报亮点打造计划,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党建任务清单,并作为联席会议题定期调度、跟踪问效,在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创建温泉典型,助力全域高质量发展。

  二、以“营商环境”为抓手,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区管干部联企制度,通过区管干部一对一包联企业,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忧纾困。压实科室社区村庄条块责任,发动全体党员干部争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科室要做好政策的“明白人”,全面及时梳理归口最新惠企帮企政策,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的风险点,要经常带着优惠政策、落实工作明白纸走访调研,帮助企业争取最大优惠、规避风险隐患;社区村庄要全面了解熟悉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经营主体,从属地角度跟踪做好服务和谈话提醒。持续加大宣传力度。

  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大宣传”格局,宣传部门牵头积极对接省市区文旅宣传部门,积极参加各级荣誉称号评选,关注参与各类宣传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国家级、省市区级各类媒体平台,对辖区康养文旅资源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争取登上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优质媒体平台,提高宣传的标准高度;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科室社区村庄、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宣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公众号、朋友圈、抖音视频等途径对辖区亮点进行正面宣传,提高宣传的频次密度,增加正面曝光率。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与区委区政府和蓝谷管理局对接沟通,争取更多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考虑引进更多二产项目,尤其是龙头项目、总部企业,激发辖区的发展活力后劲。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我们还将积极对接蓝谷管理局和区自然资源局,在辖区规划1-2处产业转移专区,引进蓝谷转移项目落地,就地转化蓝谷科技成果,打造蓝谷海洋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二产。

  三、以“民生保障”为抓手,聚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抓好教育工作

  争取区政府和蓝谷管理局投资3.8亿元,在辖区建设九年一贯制局属学校-xx蓝谷领海实验学校;在5处中小学试点开展美育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社生小学老校区、西温安置区、丁戈庄安置区建设公办幼儿园,合并4处条件差幼儿园。

  抓实居家养老。政府托底保障资金投入,将辖区80周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围,通过调研进一步细化优化服务内容,建立抽查检查机制,真正让老人感受优质服务。抓好环境提升。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让群众尽快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全面提升辖区的形象品质。

  此外,我们投资470余万元聘请第三方对自行车道和2400亩红叶林进行专业养护,投资800余万元对大田路石桥河至滨海公路段绿化提升,打造树绿花香景美的景观道。抓好设施优化。加快5个安置区建设,西温和丁戈庄安置区达到交付条件,东温、南黄埠和四舍安置区年内完成主体封顶。

  保障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投资300余万元对滨海公路、温泉二路、新兴街等主干道路灯进行全面检修更换。考虑到群众出行便利和出行安全,争取蓝谷投资6600余万元,街道投资1500余万元,为西温安置区建设配套道路,对xx路、麻黄路和南行路进行大中修,预防性养护温泉二路。

  同时,完成皋虞挡潮闸拆除重建和驻地污水管网疏通顺接,实施嶺海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对盐店等16个网格村进行污水改造,全力配合蓝谷管理局贯通探海路,推进硅谷大道和滨海公路拓宽建设工程。

  四、以“健全网格”为抓手,聚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做实人治。将山林、河道、海域、道路、管网等城市部件及住户、房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要素全面排查起底上图,建立网格化电子数据实景地图;培训好条块341名社会网格员和332名部门职能网格员,做到人人有责任田,人人担责任。

  做好技治。建立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整合社会治安、森林防火、国土资源、学校、居民小区等780余处监控资源,形成监控大数据,并根据社会治理需求进行数据分析、资源共享,逐步推进智慧街道建设。

  做好法治。抓好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法律顾问两支队伍,及时发现化解矛盾;在违法建设、信访等方面使用好信用体系奖惩机制,靠法的手段解决矛盾问题。

  做好德治。抓好村庄文化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扎实开展好“社区一线党旗红”、“党群同心·共建家园”活动,以党建带群建,以党风带村风民风根本好转。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6

  围绕区法院“强化多元化解助推诉源治理”工作、区检察院公开听证工作、区政府完善提升与法院的诉调对接工作、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推动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科教兴区、开放活区”战略,建设“五个新xx”落实落地之年。区人大常委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六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履行各项法定职责,更好发挥人大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人大工作新作为新气象。

  一、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自觉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在依法履职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依法对有关事项作出决议决定,确保区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探索任后监督的有效途径,强化任命人员的宪法意识。

  二、服务中心大局,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所盼所愿,深化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1.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和全区税收工作情况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2.加强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年度财政决算报告和年度预算执行报告,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促进预算执行更加规范。听取和审议区政府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3.加强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监督。围绕区政府“生态立市”工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围绕区政府安全生产执法情况、卫生防疫、食品安全、人才培养、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双减”工作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开展视察、检查,推动工作开展。

  4.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围绕区法院“强化多元化解助推诉源治理”工作、区检察院公开听证工作、区政府完善提升与法院的诉调对接工作、xx公安分局“夯实基层基础改善派出所办公环境”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持续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执法情况评议工作,组织代表旁听评议庭审,参加检察院听证会,推进司法公开。依法受理申诉控告,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三、完善服务保障,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健全代表工作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1.深化“双联系”工作。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专委会会议等重要会议制度,邀请更多代表参与区人大有关会议和履职活动;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支持代表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惠及民生。

  2.加强街道人大工作。持续加强“代表之家”和代表工作室标准化建设,检查街道、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及使用情况,推进“代表联系网格化、代表联动规范化、代表履职智慧化”建设,形成上下贯通、联系紧密、运转有效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和反映网络。

  3.强化代表建议督办。坚持和完善主任会议成员包件督办、工作委员会对口督办、代表工作部门综合督办的工作机制。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推动建议办理从“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在督办建议办理过程中,将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更好地回应群众的关切

  4.强化代表服务保障。加强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和履职培训,增强代表的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完善代表履职管理制度,落实代表履职管理、代表履职考核和代表退出机制,规范代表履职行为。

  四、凝聚队伍合力,推进“四个机关”建设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操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大干部队伍。

  2.加强政治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的建设,丰富拓展机关党支部载体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中持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3.加强作风建设。完善人大议事规则和机关工作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区实施细则,改进会风文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质效。

  4.加强信息宣传。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点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人大重点工作和人大代表先进事迹,全面反映人大依法履职成效,扩大人大工作影响力。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7

  20xx年学校总的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局党组决策部署,以党建统领,继续深入开展x教育,牢牢把握发展素质教育主线,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奋力打造“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教师幸福、学生阳光乐学”的优质学校,打造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一、目标定位

  (一)办学方向:党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二)教学质量定位:教育教学质量前县前x名,县直共同达到中游。

  (三)特色定位:根基教育(养成教育、写字、习作、文明礼仪)、劳动教育、家庭教育

  二、重点工作:

  (一)党建统领

  1.突出党建统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过硬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三个如何、四个融入”总基调,使工作制度系统化、工作程序规范化、工作方法高效化上下功夫,依靠强有力的党建统领,实施党建+项目模式,引领党员干部、师生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有奖必争、有旗必夺,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二)文化建设

  2.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指引,行动纲领。学校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本要求,基于我校的办学实践和发展实际。从小处着眼,不唯模式,体现自身(根基教育)特点。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集大家的智慧,不断形成学校办学理念,探索挖掘课程理念、育人目标、一训三风等文化元素,争取在两年内逐步完善我校的文化建设,从而落实文化育人。

  (三)教育质量

  3.坚持轻负高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质量不是单纯分数,不是单纯的学科成绩。要夯实学生根基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建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新质量观。树立全面发展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不抛弃每一名学生;树立“差异”发展质量观,做到优生优培、培尖补差,力求让每一名学生扬长补短走向成功。坚持“教师下海,学生上岸”,坚决杜绝违背教育规律、加重课业负担的错误做法;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实现“育分”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年内教学质量要努力达到全县前列,县直学校中游。

  4.推进教学管理精准化。搞好顶层设计,从一个个细节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落实教学管理承包责任制,强化学校管理团队问题意识,提升精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捆绑评价,强化团队意识,进一步明确业务分管负责人、级部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的“责、权、利”,推动教学管理专业化、教学指导精准化、管理层级扁平化。

  5.完善优生优培和学困生帮扶机制。注重优生优培和后进生转化工作,实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小组学习“捆绑式”“激励式”评价,建立“一帮一”学习机制。落实好教学“四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失去成长的动力。

  6.建立和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育质量就是职业尊严,工作业绩就是至高荣誉”的鲜明导向,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完善级部、学科组、班团队、师徒对子“捆绑式”评价机制,形成团队作战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基于监测的“大数据”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反馈、指导,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来研究和解决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7.推进落实与质量提升有关的项目研究。坚持推进写字教育项目研究包括汉字书写、英语书写、数学书写等,专门设计书写模板,让学生坚持天天练,坚持每节课听写生字,落实团队捆绑,达到全员指导,定期展评、评价,坚决落实评价结果纳入考评。推进阅读包括数学阅读、写话、习作项目研究,借鉴国内先进的习作成果,打造本校阅读习作教学新高地,成立以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项目组,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实现全员达标课。坚持课前一分钟说话、演讲、讲故事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字词积累和演讲能力。推进英语书写、口语训练、二年级英语自然拼读课开设尝试。

  (四)课堂与课程改革

  8.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现状,找准课堂教学 改革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讲三不讲原则。对于课堂改革,不跟风、不折腾,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强化高效课堂的组织领导,深化课堂研究,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简化形式,减少教师工作量,坚持备课标、备教学用书、教参、备学情,明确年级目标、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坚持课时目标的针对性,做到可操作可检测、可评价,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确保当堂检测评价的精准化针对性,坚持每一节新授课统一课件,由骨干教师先上示范课,其他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落实听课学习,上达标课。积极引进互联网 教学资源进课堂,让学生学习与信息化时代同步,以信息化手段支撑起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

  9.强化课堂常规管理。本着“精简、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创新教学常规材料的设置。改革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督查,做到定期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抽查与普查相结合,级部、学科组自查与互查相结合,使教师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完善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落实不带手机进课堂提前侯课课中不得随意外出的,坚持使用普通话,规范课堂语言,深刻学习、领悟课程价值,深入挖掘课程与课堂的内在联系,落实课程课堂一体化育人。

  10.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深化研究校本课程。目前学校的课程资源匮乏,要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立德树人”的课程理念,大力度推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化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以项目组形式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要基于学校实际,持续做好舞蹈、绘画、书法、器乐等社团训练,坚持课程化实施,适时开设学校的选修课、必修课,做优低年级国际象棋课程、高年级的校园足球课程、开设好书法课程等从而落实课程育人。强化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定课程开发准入标准、实施办学,完善督查标准,确保课程实施真实有效。组织精品课程评选活动,打造学校品牌课程。

  (五)管理改革

  11.加强学校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团结协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全体教师的表率,做工作上的领头雁,做生活上的贴心人。对于想干事、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分期分批地吸收到 学校中层岗位上来,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有责任担当的学校领导干部队伍。

  12. 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根据目前状况特点和学校发展目标规划,构建适合学校发展和品牌打造的学校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完善学校各处室(级部)的设置,明确其职能。核定各处 室、级部的内设岗位并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责任目标。建立以处室工作为条、以级部工作为块的条块工作格局,实行处室主任负责制。狠抓工作执行力,强化团队意识、加大捆绑评价力度,各处室(级部)要提前做好对各自工作的规划研究,做到工作有规划,活动有方案,结果有痕迹,过程材料有收集,做到有始有终。强化责任勇担当,切实提高工作抓落实的能力,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抓实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校中层干部要向全体教职工述职,进行满意度测评,接受全体教职工的评议。不断完善处室(级部)考核办法,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学校中层干部任用机制。

  (六)教师队伍建设

  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学校发展教师,教师成就学校。

  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改革师德评议办法,加大问卷调查与学校督查力度,落实家长、学生参与评价制度。突出过程管理,建立教师 师德考核档案。

  1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用评价促成长,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把读书情况纳入教师发展能力考核,定期举行不同层面读书报告会,开阔视野,积淀文化底蕴。坚持“走出去,请 进来”的办法,让外出学习教师及时搞好总结、交流,在适当范围内搞好二次培训。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课堂过关、校内优质课评选、校内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

  14.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继续完善并坚决落实,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办法、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办法等,广泛征求意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激励与发展相结合的教师评价制度,调动广大 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期末开展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教师,将教职工考核量化作为评优树先、职称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定期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等,从精神方面鼓励教师,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积极为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创设条件,为他们提供成长平台,让其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充分展示才华。

  15.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对青年教师生活上有帮助、工作上有指导、烦恼有人解。选择师德师风好、业务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导师,全方位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对师徒实施捆绑评价,强化过程管理,对导师的付出要有回报,把青年教师的成长纳入导师的量化,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专业成长培训、专业成长论坛培训、才艺展示、课堂大比武等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16.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选拔聘任制度,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定期举办班主任管理论坛、开展危机事件处理与应对、舆情处理应对、家校沟通交流、学生管理、安全教育等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班主任激励考核机制,在工作量、考核量化、评优树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向班主任、特别向一年级倾斜,或单独设立指标。实现对班主任管理与考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17.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定期为教师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适时调整生活规律饮食情况。定期举办全员参与的教师艺术体育文化活动,强健教师体魄,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放松身心,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每位教师要有自己的爱好和运动健身项目。打造学校家文化,关心教师家庭生活,对教师的难事操心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希望全体教师能够换位思考,为学校大局考虑,为我们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多提合理意见建议。

  (七)学生发展

  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心工作,必须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18.狠抓学生品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基本文明礼仪,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懂得感恩,如:谢谢、对不起、再见、没关系等,立足育人,由学生成长中心对各年级要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以及如何落实,熟记《小学生守则》、一日流程等要求,达到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9.狠抓好习惯养成,是所有教师的任务。我们要从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最具体的细微小事抓起,抓实、抓细。行为习惯如整理习惯、整洁干净、饮水、个人卫生、衣着、发型、吃零食、乱扔垃圾、校车秩序、路队等;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课后整理、作业、发言、交流习惯等。抓好各年级特别是低年级课堂调控口令的强化训练,做到堂堂练日日抓,抓出成效,落实一日常规要求。

  抓好过程管理,落实责任主体,实施捆绑评价,明确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做好督查评价,做到班主任每天有评价点评,级部处室每周有评价有展评,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落实评价结果使用。

  20.学生自主管理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明白哪些方面可以由学生自主管理,要结合本校学生管理实际,分步实施,根据年级特点落实不同要求,从手把手指导到逐步让学生自主管理,到完全放手,借鉴昌乐二中做法,在学生学习秩序、路队、集体活动、课间、安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主的能力。

  21.明确校规校纪问题,校规校纪规定了什么?违反校规校纪怎么惩戒?学情怎么会商?班教导会制度怎么落实?校规校纪问题,由相关处室级部进行研究探索,我们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2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育者共同的职责,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身心健康摸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家庭变故,让学生健康快乐。

  22.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发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综合实践基地,由学校统一设计规划适合各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参与进来,探索搜集蔬菜习性、特点、烹饪做法、营养价值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组织职业体验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传统节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做好活动的评价和材料的汇集。

  (八)艺体活动

  22.加强艺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狠抓活动育人,紧扣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筹划组织好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节会活动,打造学校办学名片。继续抓好艺体社团建设,实现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推进活动的课程化实施,扩大学生参与面,带动各级各类比赛再创佳绩。全力抓好学生音体美监测项目,力争音体美质量年内达全县上游,县直学校前列。

  23.抓好学校特色项目,继续开展低年级国际象棋、中高年级校园足球、周末社团活动,依据各年级特点开展选修课、必修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

  (九)家校沟通

  24.搭建“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开展全员大家访活动,成立三级家委会,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要推进家庭教育项目化课程化实施,成立家庭教育研究项目组,组建由骨干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学习培训提升交流,根据各年级特点由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定期为家长举办专题报告,不断提升家长素质,打造家庭教育的新高地,助力学校发展。

  (十)教育信息化

  25.做好信息化设备的更新维修调整和管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对现有的设备资源加大维护力度,对多媒体进行清洗维修,做好规划,及时更新换代。抓好电教设备的管理工作,要责任到人,由电教中心统筹安排,落实责任主体,各级部处室做好监管,特别是多媒体和个人微机管理,必须做到及时关机,及时清理做好保护。

  26.强化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各类信息资源的保存。让信息化手段课堂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充分利用上级提供的资源平台优势,做好培训使用。重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力争在创客STEM教育、3D打印、机器人、动漫、电脑制作、信息学奥赛的活动有突破。

  (十一)教育科研

  27.科研兴校,教研科研要接地气,小处着手,讲究实效。抓好与课堂改进、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有关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人人参与项目研究,人人有课题。落实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

  (十二)宣传工作

  28.立足学校核心工作,抓好学校发展主旋律宣传。宣传工作要抓住学校发展主旋律,继续以课堂改革、特色课程、管理改革、艺体活动、节会活动、根基教育、劳动教育、家校沟通等重点为主题,进行全面、及时、深入地宣传。做好宣传重点规划,每周都要做好宣传计划,并逐一落实;深入挖掘学校活动的宏观背景及深刻内涵,找准方向,定好位,发好力,争取宣传工作有大的作为。

  29.对内宣传抓时效抓力度。继续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发挥其不同功能定位的宣传作用。提高校园宣传版面时效性,做到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及即时更新。及时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中心保持沟通,确保重大活动的宣传。

  30.做大做强学校宣传工作。加强与各类重点媒体联系,使学校宣传工作上水平,上档次。重点抓好各级教育系统专业媒体,各级党报党刊、电视台的联系,深挖学校教育改革内涵,宣传品牌深度,不断扩大学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宣传稿件,取得重大宣传成果。

  (十三)安全保障

  31.安全发展是最重要的基础。安全无小事,学校安全需要全员全时全事的保障,一岗双责,全校教职工要明确安全底线,要培训教职员工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学校安全队伍建设。

  (十四)后勤保障

  32.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效果。各处室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围绕学校工作重点,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教务、实验、后勤、保洁、保安、校产管理、物资供应、校舍维修等各方面都要提高标准,顾大体、识大局,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好服务,保证服务效能。校园环境要达到优美、精致,年内将学校部分植物挂牌命名,从而落实环境育人。规范学校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账目,做到账账相符,帐物相符。严格把关教学物品的供应,严格进货渠道,严格发放流程,做到物尽其用。加大基础设施维护、排查、修缮,确保学校水、电、暖、太阳能等基础设施正常高效运转。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8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的一年,谋划好2022年党建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和视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市第x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扎实开展“当先锋、争前列”旗帜行动等系列活动,为全面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市委宣传部党建工作要点。

  一、突出政治统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推进思想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坚持和完善党支部学习计划。组织支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指定学习材料,原原本本学,扎扎实实学,持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

  2.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紧扣“永远跟党走”主题,开展“颂党恩跟党走”合唱比赛,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两优一先"评选,“七一”前,评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完成申报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经典诵读、书法美术展、创作演出红色剧目等形式,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大力营造喜迎二十大、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

  3.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把全党武装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决议,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

  4.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专项行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全xx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各科室要进一步强化全科室人员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忧患意识,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错误言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在坚决守好传统阵地基础上,强化单位自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阵地建设和管理,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突出组织建设,实现从严治党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5.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党支部要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学习为抓手、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按照“五个好”标准,规范党组织换届选举、党内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和党内关爱等方面制度。通过切实加强思想政治领导,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加大党管党员、党内监督,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领导本单位全面建设的能力,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健全、制度落实、领导坚强的战斗堡垒,使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强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阵地建设,按照“作用发挥好、建设质量高、服务保障强”的标准,推进“党员之家”建设,全面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6.严格落实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支部严格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切实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进一步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费收缴、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党支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落实好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条件成熟、考察期满的发展对象,在“七一”前发展。

  7.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支部将着力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深化“传承勤廉家风,涵养良好作风”主题廉政教育,开展领导干部家属警示教育活动,以家风家规不断促进良好作风养成;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开展“廉节”提醒活动,把党纪条规纳入教育培训内容,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根基。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教育与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和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业的良好工作环境。

  8.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要求,压实主体责任。根据局党委部署的责任清单,认真查摆,将支部委员落实党建领导责任具体化、条目化,抓准推动党支部落实责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三、突出xx特色,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9.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党支部将结合自身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用党建思维抓业务工作。各科室要充分发挥各职能工作,要切实利用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努力发挥党员示范岗、党员监督岗和党员志愿者的作用,让党建元素体现在每一个岗位;xx部门要充分利用喜迎二十大召开这一契机,创作打磨一批党建教育xx精品。党支部将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融入到本单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去,开展新时代基层党建典型培育,树立一批能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典型。

  10.推动党建品牌创建。党支部将结合本单位党建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常态,努力推进党建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打造党建品牌作为推进本单位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党支部将在体现文化特色、本行业特点上下功夫,贯彻“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理念,推动我xx党建工作出精品、创特色、上水平、见成效。

  四、突出服务中心大局,以党建引领xx高质量发展

  11.开展“当先锋、争前列”旗帜行动。着力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聚焦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组织引导全xx党员干部在局党委和xx党支部部署的各种中心工作落实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选树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品牌。

  12.持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党支部按照局党委的统一安排,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党员做表率”和“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支部和社区共建共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中不断改进作风、提升服务质效。

  13.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党支部将认真梳理近年来党建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既符合支部特点、又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要加大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困难党员、职工信息库,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等制度,持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14.加强党建带群建。党支部将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及时成立工会组织和做好工会换届选举工作,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群团组织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评选、青年志愿者服务和团员青年素质能力提升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全校群团组织活力,不断提振全xx广大干群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精气神。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9

  2022年区商务局全体将以敢于破难的勇气,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以干事成事的决心,担当担责,创新作为,全力推动各项商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十九届六中全会、市第五次党大会、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围绕建设xx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总体目标,着力提升流通体系、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社消零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

  二、工作重点

  (一)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加快城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流通渠道,着力完善城乡市场销售体系。启动“十百千”产品销售体系建设,建设10家商超专柜、100家特产门店、1000个微商,促进农特产品销售。布局社区菜店、社区便民服务店建设,引导产品销售体系下沉延伸,拓展产品流通渠道。

  (二)构建现代服业业体系。

  做强商业贸易、现代物流、旅游康养三大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做强体量做大规模。大力发展家政、特色餐饮、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鼓励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引导物流、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构建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导、生产性服务业为补充,三大支柱产业+新兴服务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三)提升物流配送体系。

  健全以公共配送(分拨)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直通快捷的配送网络。加快产业园区、大型产业基地标准冷库、冷藏车、配送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推进自助提货柜、智能生鲜柜、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末端配送设施进社区,推推进社区配送体系。

  (四)加快商贸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X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二期)、报废汽车拆解、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围绕汽车综合服务、小商品交易等行业,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内招外引,力争新增1-2个亿元以上商贸项目。

  (五)加快商圈载体培育。

  完善xx市场周边商业业态,打造集购物、餐饮、商务、酒店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生活商圈。引导容邦万达、王府井现代商圈开展开展特色化、个性化主题经营,加强消费场景塑造,加快5G、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打造现代城市智慧商圈。

  (六)加快特色街区打造。

  深入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草坝街、张思训街、西华街等特色街区夜间美化亮化建设,优化业态结构。加快丝厂旧址开发,加强传统风貌保护传承,打造城市会客厅,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意街区。

  (七)深化义巴协作发展。

  进一步抓住X与xxxx协作机遇,深化商贸、物流、电商协作。加强义巴国际商品城运营,按照“批零连锁+直播培训+企业孵化”模式,建设一批乡镇二级营销网点。加快义巴物流输送通道建设,提升义巴物流专线条数,配套建设集散中心和城乡仓储配送中心,加快两地电商培训和人才交流,促进两地品牌联发、互动直播等活动。

  (八)促进市场消费增长。

  深化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创新消费促进形式,组织商家开展“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季”等消费节庆活动,鼓励行业协会牵头,龙头企业引领,搭建区域消费平台,增强商品消费供给,促进市场消费发展。

  (九)加强商贸主体发展。

  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出台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兑现落实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加强限下企业管理,强化退库企业核查,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推进主辅分离,引导和支持大型个体转企业,推进连锁个体企业化,不断提升入库企业质量和数量,夯实商贸发展载体。

  (十)促进外经外贸增长。

  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外贸企业纾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外贸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引导区内商贸企业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提升外贸进出口额。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举办的各种商品交易和经贸推介活动。

  (十一)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加强行业协会建立,完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压实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主体责任。大力开展诚信经营、文明经商等主题活动,促进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十二)加强高效机关建设。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干部廉政教育,打造廉洁机关。落实市委“十八字”和区委“坚持三实、反对三虚”要求,转作风、促发展,打造高效机关。扎实做好意识形态、统战、老干部、保密等工作,定期开展“商务大讲堂”,打造进步机关。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10

  一、重点工作

  1、深化“明礼、乐学、健体、尚美”的学生发展目标,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实验项目。

  2、深化“德馨、学高、业专”的教师培养目标,提升师德内涵,打造教师幸福感工程。

  二、具体内容

  学校管理

  (一)不断完善行政人员工作制度:每周随堂课、推门课听课制度,双周组织教师学习制度,每月活动案例制度,双月工作研讨制度。

  (二)不断完善“三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制度。以身作则,敢当“组内第一责任人”,善于管理,勇于负责。

  (三)依法治校,严格办学行为。顺利完成岗位设置工作,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强化安全教育。规范收费,严格财务制度。

  (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发挥师德师风观察员、家委会、年级组家长沙龙作用,探索多渠道、多形式沟通、交流、监督、反馈机制,主动赢得社会对学校的关心支持,不断推进十二?五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五)合理调整后勤岗位服务内容,切实提高服务育人能力与水平;不断完善、健全学校资产管理,制定学校设施设备使用保养安排,加强采购制度落实,厘清财务校园网公示项目及内容等等。

  学生发展

  (一)明礼:优化资源,提高品质

  1、发挥学科德育作用。开展“第二届学科德育节”活动暨生命教育月活动,运用统整的方法,使亮点更亮,特色更明,效果更好。

  2、加强养成教育训练。进一步细化校本德育课程《民俗节日》、《福娃带我学环保》,扎扎实实抓好行为规范的训练,每月有重点,每周有内容,分层次、有序列、有重点、有评比、有反馈,将养成教育付之于行动中。

  3、有效创建“温馨教室”。结合“爱生月”活动,着力在“良好的课堂人际环境、良好的教师自身环境、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上化功夫,寻找“幸福了吗”活动的幸福源头。

  (二)乐学:研究学生,完善课程

  1、开展“快乐星期一”活动。以“学科特色、走班学习、社团建设”等为抓手,分层递进落实“限定拓展、自主拓展”课程与探究型课程,有方案、有计划、有过程、有评价、有反馈、有效果。

  2、、结合日常教学和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做好问题式课例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开展艺术审美教育问题式课例表的填写、评价、收集交流和推广工作,为汇编优秀课例做好准备。

  3、以创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为目标,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围绕组内教研主题,亮出教研特色与品牌,以发展学生,促进有效教学。

  4、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反馈与跟踪动态机制,提高有效教学的自觉性。

  5、加强毕业班工作。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做好把关、衔接工作,重点提高合格率。

  6、精心组织好“第二届读书节”活动。

  (三)健体:加强基础,凸显优势

  1、发扬体育传统项目与优势,精心组织好“三课两操两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

  2、有效预防常见病与传染病,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优良率,降低近视眼患病率。

  3、积极组织参加区、校运动会以及体育单项比赛,提高参赛率与获奖率,特色项目成绩争取上一新台阶。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11

  制定并落实交通运输行业普法责任清单。加强信用交通建设,完善信用体系,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普法依法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八五”普法的关键一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聚焦加快建设交通强省重点任务,以持续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及行业从业人员的法治素养为主线,以持续提高交通运输执法人员能力素养为重点,以增强交通运输系统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完善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着力推进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抓好“关键少数”,健全学法制度,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

  一是突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作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教育学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运用各类媒体和交通宣传平台,发挥好各单位各类宣传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系统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关键少数”,提高全系统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落实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讲法治课制度和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法计划。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总体部署,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健全完善全系统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完善配套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教育引导全系统国家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加大对系统内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力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入职培训、晋职培训和业务培训的必训内容。完善法治学习培训制度,定期举办法律知识和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培训班。组织参加法律法规以及党内法规网上竞答活动,开展旁听庭审活动。加强督促考核,将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推动经常性学法不断深入。

  二、聚焦重点工作,服务重点人群,持续提升交通队伍和普法对象法治素养

  一是突出深入学习宣传公共领域和交通运输行业专业领域法律法规。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阐释好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阐释好宪法精神。利用公交、站场打造宪法宣传阵地。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阐释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阐释好民法典中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推动交通运输部门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对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加强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安全生产、公共服务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认真学习宣传公路、道路运输、水路、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法律法规,持续开展“路政宣传月”“信用交通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能力,积极引导广大行业参与者自觉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以深化“四基四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组织实施《安徽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系统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的法治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基层执法场所建设,培树执法为民理念,着力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基本功。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年度培训规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完成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学时任务,确保行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行政执法相关法律,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制定并落实交通运输行业普法责任清单。加强信用交通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健全信用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把执法过程和矛盾纠纷化解过程变成提升当事人法治素养的过程,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维权,增强公共意识、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在交通运输行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风尚。把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行业规约、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

  三、结合行业特点,创新宣传载体,持续加强交通运输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扩大交通运输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高使用率,推动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工具宣传平台利用时充分体现法治元素,大力推广“法治公交专线”、“法治巡航艇”“法治渡船”等,把法治元素融入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公益广告宣传。高质量打造交通法治“微景观”和宣传平台,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文化阵地。

  二是大力培树交通运输法治文化品牌。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作用,大力选树宣传交通运输行业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组织参加省、市年度法治人物、典型法治事件评选活动。进一步丰富交通运输法治文化产品,建设一批交通运输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培育以案普法品牌,利用典型案件及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打造一批富有交通运输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交通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做好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宣传和典型推广,推动交通运输普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是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推进行业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有效利用部省共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交通执法当事人APP等进行普法宣传,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发挥交通运输系统门户网站普法专栏、微信微博等平台优势,建立健全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创新普法方法手段,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全面宣传推广交通综合执法新气象。

  四、落实普法责任,强化以案释法,持续加强交通运输普法和执法有机融合

  一是把普法融入交通运输执法全过程。在交通运输执法过程中加强普法宣传,在处理公路保护、道路运输、海事管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把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办案程序中,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坚持以案释法、释法说理、宣讲法律。实施“执法为民办实事”,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全过程,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工作,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理性依法维权、充分表达诉求,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实时普法,引导教育申请人依法维权、表达诉求。落实交通执法人员、行政复议人员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征集发布制度,完善案例收集标准,组织开展典型法治案例征集、评比、汇编工作,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库。

  二是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实施《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壮大交通运输普法力量,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交通普法宣传产品供给新模式,提高普法精确性,探索和推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广泛开展“法治单位”、“法治站所”、“法治校园”、“模范守法家庭”等示范创建活动。

  五、加强组织保障,严格信息报送,统筹做好交通运输普法依法治理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推进交通运输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是加强活动信息报送。各单位要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及时将活动信息报送市交通运输局普法专栏。局属各单位、各交通运输企业每月报送普法信息不少于1条,全年报送信息不少于12条,组织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各县(市)交通运输局每月报送普法活动信息不少于2条,全年报送信息不少于24条,组织开展活动不少于6次。

  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典型案例的报送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法治创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案释法等三类典型案例的征集工作,进一步提高报送案例质量。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局属各单位每月报送不少于1篇。各交通运输企业若有案例随时可动态报送,每年报送不少于3篇。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年。县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为核心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证,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一、加强政治建设,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01

  旗帜鲜明讲政治

  以《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为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夯实政治根基,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带头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推动“强弱项提质效树品牌”的具体实践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02

  全面压实政治责任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扛劳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发力”,着力强化党组(党委)领导机关党建,机关党委(总支)负责机关党建,党支部落实机关党建的“三级”责任清单,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03

  全力推进模范机关创建

  开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直部门党组织要按照创建要求,聚焦创建目标,结合工作职能,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自下而上、层层创建。工委将做好督促指导、选树典型、总结经验、命名表彰等工作,推动创建工作形成氛围、取得实效。

  04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坚持“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指导县直部门党组织探索具有本行业本系统领域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品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加强思想建设,着力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5

  坚持推进理论武装

  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持续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部门本领域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内容的学习运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注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心走实,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创新“互联网+学习”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常守常新。

  06

  加强党章党规及党建知识的学习教育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理论学习转化为机关党建工作正确思路、管用措施。始终将学习贯彻党章、《准则》、《条例》和《标准化手册》作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的有效抓手,做到常学常新、学用结合。

  07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监管,及时做好舆情管控和思想舆论引导。持续加强宪法和法律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做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督查、考核重要内容,要求党员干部明辨是非、澄清模糊认识,自觉规范线上线下言行,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

  08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加强党建引领,组织县直部门党组织党员干部文明实践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义务植树、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全员参与、全域行动,切实将宣传教育与实践参与相融合,努力让每一名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三、加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声有色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09

  献礼建党百年大庆

  各级党组织要组织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积极参与县委组织开展的“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工作;积极参与工委组织开展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及党内法规知识测试;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七一”前全面完成“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通过入党宣誓、党员过“政治生日”、讲党课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激励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新局、奋进新征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来引导党员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要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在县直机关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

  10

  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统一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各级党组织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向党送祝福、感恩新时代”主题党日、党史宣讲和知识测试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要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四、加强组织建设,着力增强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11

  扎实开展“四抓两提升”行动

  开展以“抓规范、抓机制、抓融合、抓队伍,提升党建引领力、提升基层组织力”为主要内容的“四抓两提升”行动。以提升党建引领力、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解决重形不重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融合度不深、引领作用不充分的“两张皮”问题。坚持在大局下思考、谋划和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把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中心工作、为民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创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12

  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工作

  深化“两强两化”工程,发挥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督办提醒功能,坚持月督促、季通报,督促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五个精准”要求和“四个一”措施,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从严落实支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制度,建立完善定期排摸、及时教育、严格处置信教参教党员长效机制,落实政治审查制度,开展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深化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期的意见》,依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流程,规范机关党组织换届和届中调整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好党组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

  13

  提档升级标准化建设

  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年”行动,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主线,强弱项、补短板、抓提升,着力解决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开展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创建“回头看”及命名工作。按照“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建“回头看”的工作要求,在县直部门党组织开展“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专项行动。

  14

  进一步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充分认识开展“双报到”工作对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要求县直部门党组织制定好群众需求清单,不断拓展活动外延,丰富活动内涵,大力开展服务群众活动。加强对“双报到”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调度掌握县直部门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落实“双报到”各项工作任务情况、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把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作为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纳入县直部门党建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

  15

  切实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紧紧围绕中央发展党员工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大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力度。建立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数据库。加大对不合格党员、涉黑涉恶和信教党员的处置力度。严格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要求,做好接收和转出党员工作,建立完善组织关系转进转出台账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完善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注重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

  16

  严格规范党费收缴管理

  各党支部要认真学习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等有关规定,明确党员党费缴纳的数额、计算的依据、交纳的时间、缴费的方式等;确定专人负责党费管理,做到党员交纳党费有登记,党支部上缴党费有收据,并对党员交纳党费的情况及上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五、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7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及时查摆自身工作作风存在问题,结合深化作风建设工作,竭力打造机关单位良好形象。党组织要对党员和职工经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通过引导、提醒,不让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发现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应当及时向纪委和上级党委反映。

  18

  深入开展廉政教育

  切实抓好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以观看警示教育片、违纪违法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示范点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七一”前后,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所属党组织都要开展一次专题学习。

  六、加强责任意识,着力夯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

  19

  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

  牢固树立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督促指导县直部门各级党组织靠实责任、传导压力,经常研究机关党建工作,做到机关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抓机关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好抓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责任担当,种好“责任田”,把党建各项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做到明责、履责、尽责。

  20

  切实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各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按照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1%至2%选配1至2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年轻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对中途调整或调换的,要随换随报,做好管理。机关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应先专兼职从事党务工作。工委将于今年4月份对党务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培训,切实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对党务干部开展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七、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对县直机关党的建设的领导

  21

  健全督查制度

  出台指导督促县直部门党组织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意见和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实施办法。定期对县直部门党组织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落实机关党建重点工作、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位。

  22

  突出重点督查

  突出重点工作、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专项重点工作督查方案,采取实地查看、调阅资料、个别谈话等形式,每季度进行一次重点督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县委专题报告,推动县委中心工作落实落细。

  23

  抓好工委自身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握新时代机关党建的特点规律和方式方法,当好党建工作的宣讲家、培训师、践行者;加强对工委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带动工委干部服务下沉,当好业务工作的调查员、监督员、指导员,全力履行新时代机关党建的职责使命,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做表率。

  24

  提高抓落实本领和能力

  坚持把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提供服务保障作为新时代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进一步密切与省、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之间的联系,加强机关党建理论研究,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促进上下联动,推动形成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完整版2022年党政廉洁工作要点篇13

  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最新范文。

  2022年是X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我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坚持“四个聚焦”改革总体思路,围绕实现“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为努力实现“四强两优三争先”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X绚丽篇章赋能加力。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争创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X集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深化产业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做好渤海银行在洛设立分支机构,实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覆盖。加快推动企业上市,争取2家企业上市。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农村商业银行、X银行转型升级,稳妥化解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完善专利资产评估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产权管理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2.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强市属企业内部业务板块梳理和子公司整合重组。推进市属企业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完成国宏集团、旅发集团等市属企业子公司混改项目3个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优势国有企业实施核心业务、优质资产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开展分类授权放权、事中事后监管、差异化考核,完成全市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国宏集团深化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完善市属企业党组织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文件,理顺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大范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持续深化地企合作,全年签约项目(协议)300个以上,金额600亿元以上。

  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示范县创建工作和50家民营企业对标提升工作,围绕“四企活动”,持续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云,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年市场主体达到61万家。拓宽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和意见处理反馈机制,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全年减轻实体企业负担50亿元以上。引入第三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评估。

  4.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清理多部门重复审批、变相和违规审批。探索推进都市圈内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省统一受理平台,实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X都市圈通办”。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广“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案例,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日办结”“零成本”。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政务数据共享,推广应用“豫事办”“洛快办”APP,推广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确保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2%以上,“一证通办”事项350项以上,“掌上办”事项1800项以上。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实现“12345”一个号码服务。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实现就近受理、跨市县(市、区)域办理、“异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提升全流程在线审批效率。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分领域制定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研究出台《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高标准做好市县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积极申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和省级营商环境示范试点。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市全覆盖。持续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加强部门间涉税数据共建共享,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积极申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二)完善X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6.承接落实好省赋予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向X市X市和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要求,督促指导市直各相关部门持续强化向上沟通对接,争取省直部门在业务指导、设备共享等方面给予后续支持,同步做好权责清单调整、政务服务平台衔接、工作力量充实等各项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途径向社会公开公布,确保省政府放权文件中涉及X的24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规定时限内接得住、用得好。抢抓省直部门出台支持X副中心城市建设配套文件中给予X的53条先行先试政策机遇,科学拟定承接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为都市圈联动发展提供动力活力。

  7.健全X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引导约束机制,认真细化落实《X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编制都市圈国土空间、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都市圈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归集共享。强化政策协同,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推进洛济深度融合发展33条措施落实落地,编制洛济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洛平30条、洛三32条落地实施,洛焦联动发展尽快破题,激发调动区域内各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创新生态保护新模式,推进区域环境污染共保共治。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成立都市圈旅游协作体,打造都市圈文旅品牌。创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加快都市圈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建设区域公积金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争取省级层面开展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编制,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三)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8.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深化“三区融合”。突出自创区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贯彻落实郑洛新自创区条例,用好促进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出台促进X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文件。优化“一区多园”建设布局,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园区等纳入自创区辐射范围,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放大自创区的示范效应。持续深化高新区“三区融合”管理体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大放权力度,开展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在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产业生态、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升赋能定位。发挥“三区叠加”优势,探索建立制度规则融通创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提升产业规模能级,突出开放创新龙头引领作用。

  9.持续健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育机制。围绕打造“一谷两廊四中心”,启动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新建创新平台(载体)3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行业研究院、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1—2家,联合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个。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10.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行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技术总师)负责制,争取全省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落实省促进创业投资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扶持政策。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四)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1.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和各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加快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运营好首期规模100亿元的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形成“4+4+X”高质量制造业体系,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

  1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三大改造”,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力争认定5个以上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进企业”活动,“上云”企业900家。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拓展“1+N”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推广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及细分领域应用,建设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设计企业嵌入制造业链条。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农机装备、省轴承创新中心建设提质提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高水平举办中欧(X)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

  13.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实施“6+3+X”新型产业专业园区建设行动,建立园区建设、推进、考核机制,加速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提升载体支撑能力。推动“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质,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五)积极融入“双循环”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

  14.建设高水平开放通道平台。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完善“四路协同”发展机制,巩固提升开放通道优势。高标准建设自贸区X片区,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出台自贸区X片区制度创新升级版方案,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自贸区X片区特色产业链、事项全周期梳理配套制度清单,加快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推动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申建X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速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编制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2025发展规划。推动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争取X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事项列入X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加快机场三期改扩建进程,积极拓宽X国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积极融入中欧班列体系,加密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和保税仓库,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

  15.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外贸企业培育工程,积极申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洛企出海”行动,支持优势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借力借势X与北京、江浙沪战略合作,实现精准定向招商向高端化迈进。

  (六)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6.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提供强力支撑。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5万元。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产业集聚区“三区”套合改革,破除制约伊滨经开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伊滨板块全面发力。鼓励县域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省级研发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申报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17.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放宽城区落户条件,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探索推进X都市圈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落实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稳妥推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七)全面实施促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18.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三链同构”。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和富硒农业,实施“五个百万亩”行动计划,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形式,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争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孟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探索农田水利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机制。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9.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健全乡村振兴七大专班工作机制。促进市域内土地指标交易,保障交易收益支持县区乡村振兴。完善返乡入乡创业“引人”“育人”“留人”政策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返乡入乡创新示范区(县)、产业园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落实,稳定完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沟域生态经济扩面提质,持续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提升53条、新打造10条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深化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

  (八)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20.改进和加强代表联络群众工作,出台关于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星级代表联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坚持和完善向人大代表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机制,畅通市人大代表随时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健全代表反映问题处理反馈机制,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提高立法与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认真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

  (九)完善政协协商和统一战线工作机制

  21.制定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深化“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开启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新模式,形成多渠道、广覆盖、更灵便的协商议事格局。完善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和结果运用机制,健全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应用型政协智库,激励智库专家深度参与政协履职活动。有效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

  (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22.持续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选取部分乡镇(街道)作为试点,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逐步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道、县乡联动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定公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推进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县级以上政府按照“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的要求,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十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23.建立健全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审判质量、执行效率和社会效果。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和重点案件评查,健全法院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改判、发回重审、指定再审案件的信息通报、跟踪督办、异议反馈制度。推进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全面推开公开听证。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平台建设。引入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依法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

  (十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24.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推进“智治”与“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掌上办”“网上办”,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含智量”。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载体。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畅通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建设智慧化城管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健全“雪亮工程”网络和运行机制,推进诉源治理。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25.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和区域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X市应急指挥平台和豫西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分级响应和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三)完善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制机制

  26.积极融入X文化带建设,参与X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行区创建,编制《X市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部门协作、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推进X地区X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展示。一体推进X流域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建成X非遗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精心策划筹办X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系列X文化活动,建设X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具有X特色、国际影响力的X文化品牌。开展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X文化创造性转化专题研究,研究阐发X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十四)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27.推进X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组建X文化演艺集团,构建“三院两公司一中心”格局。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推动成立市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制定主业优化方案、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开展文化经济政策落实情况效果评估。加大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建立X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

  (十五)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28.深化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健全事企分开、采编经营分开的运行体制,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推动新闻单位与相关传媒企业进一步理顺事企关系,健全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构建市县一体化新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地一端”建设。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深化提升“书香X”建设,完善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制度和多元化投入运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书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造示范性城市书房20座。

  (十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9.建设国家级X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成X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全面启动X遗址申遗,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第二阶段联合申遗工作。争取开工建设汉魏X故城博物馆,确保X博物馆等9个博物馆建成投用,推动XX遗址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着力整合各类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文化+”,提升文化产业能级,持续办好“两节一会一论坛”,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四、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十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3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比例,新增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适应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布局建设X大学城,推动X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加强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体系。

  (十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1.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成市疾控中心提升改造,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骨伤科、呼吸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加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抓好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村医“乡聘村用”改革。完善“健康X”电子健康卡平台,深化三色电子健康码融合,实现就医全程扫码,具备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内可查询调阅,实现全市居民电子档案信息统一身份认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企业医养结合机制。全面推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十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2.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统筹。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做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普惠养老试点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建设X养老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双试点”城市。推行电子社会保障卡,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深化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改革。加快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配套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政策,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落实财政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制,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设施建设。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X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机制

  33.制定实施X市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X市X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扎实开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建设X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带。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任务清零。建立沿黄地区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矿山整治统筹推进机制。争创X滩区“三滩”综合治理试点。落实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

  (二十一)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34.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编制完成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二十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35.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多领域低碳试点创建。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三)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36.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准确率,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和分拣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推进快递包装可循环、可降解、易回收。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

  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十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37.探索上级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一级纪委书记定期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等监督方式,加强对“一把手”和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落实《关于加强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破解同级监督难题。落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办法,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推动派驻机构改革向基层延伸,深化市管企业和市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管领导定期约谈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制度,完善派驻机构向纪委监委报告工作、主要负责人述职等制度。启动监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方案,选择部分县(市、区)指导开展村(杜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指导县(市、区)加强“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

  (二十五)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

  38.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化议事协调机构,规范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一批鼓励担当作为、关心关爱、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适应实施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X副中心城市建设等任务需要,健全干部流动机制,统筹用好干部资源。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扎实做好职能转变、人员转隶后半篇文章,推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完善,适时开展机构改革总结评估。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深化提升“X党建计划”,深化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织密筑牢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拓展基层服务体系。健全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

  (二十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39.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职称自主评审范围,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探索实行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X英才计划(2020—2025年)》,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探索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团队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对2022年工作要点统筹协调落实。夯实分层推动责任。各专项小组要加强对本领域改革的研究推动,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积极主动协调各方面抓好任务落实。继续实施重大改革攻坚。从工作要点中进一步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由市领导领衔推动,定期向市委深改委报告进展情况,示范带动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探索开展集成改革试点,加强经验总结、复制推广,激发改革整体效应,为各地深化改革探索路径、作出示范。强化改革宣传引导。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注重挖掘先进典型,鼓励基层探索创新,营造浓厚改革氛围。市委改革办要会同专项小组,加强对各项任务的跟踪督察落实,开展改革成效评估,客观真实反映改革成效,及时发现矛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报告。

推荐访问:完整版 党政 工作要点 2020年党政廉洁 2020年廉洁工作 2021年党风廉建设亮点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