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本【完整版】

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本【完整版】

时间:2022-07-01 10:45:09 振兴乡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本【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本【完整版】

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文4篇

【篇1】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文

7篇2w字的乡村振兴经验范文

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湖州市是浙江省地级省辖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十多年来,湖州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引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湖州之路”。为了更好的编制松江区乡村振兴规划,松江区发改委相关同志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湖州市学习调研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座谈会和乡村实地查看,体会到湖州市政府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繁荣乡村振兴之“根”,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与动力,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培育计划,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实施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十大工程,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大力推进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以农家乐、美丽村庄经营为重点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和乡村旅游总收入分列全省各市的第二、第一位。农村电商、观光农业、健康养生、休闲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也逐渐兴起。

二、塑美乡村振兴之“形”,创建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振兴。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分类处置覆盖率达67%。德清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狠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区外建制村整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全力开展生态修复,重拳整治环境污染,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力度。湖州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7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年居全省前列。

三、托住乡村振兴之“底”,全面改善民生,推动乡村社会事业振兴。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延伸,全市等级公路、城乡公交通村率达到100%。按照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着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按照推动城乡社会保障支付逐步并轨的思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衔接。在全省率先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建成778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乡低保实现区域性同标,2017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3%。

四、传承乡村振兴之“魂”,推进社会和谐,推动乡村治理模式振兴。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文化礼堂 幸福八有”工程,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有文化礼堂、有展览展示、有文化团体、有文化走亲、有礼仪传习、有素质培训、有村规民约、有长效机制等“文化八有”全覆盖。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统一推进规划编制、村庄设计、农房设计等,保护乡村传统特色文化,加强对桑蚕、溇港、丝绸、茶叶等农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留住“乡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持续开展农村平安系列创建,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中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全覆盖,各类矛盾纠纷在农村基本得到有效化解。

五、留住乡村振兴之“人”,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居民素质振兴。按照培育新农村建设复合型、领军型高端人才的要求,建立了全国首个地级市农民学院——湖州农民学院,重点培养“学历+技能+创业+文明素养”的农民大学生,加快建设新农村建设领军型人才队伍;
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吸引农村年轻人才务农;
广泛开展向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注入乡村振兴之“能”,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乡村体制机制振兴。湖州市是浙江省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全面开展五大方面33项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吴兴区、南浔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成效明显。实施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构建“1+1+N”产业联盟,顺利完成浙江省农技研发与推广体制创新专项改革试验任务,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扎实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成市、县区、乡镇、村“四位一体”产权交易平台体系;
湖州市德清县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33项制度的并轨,农村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2015年,湖州市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全国率先完成户籍制度改革,有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七、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强化基层核心,推动乡村基层振兴。积极实施乡村“领头雁”工程,评选表彰一大批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带头人和“百姓喜爱好书记”群体,选拔优秀村书记进乡镇领导班子,激发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并通过建立“村情档案”,选派村“第一书记”、实施专项督查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进步。针对低收入党员群众,通过村党组织主导、党员中心户带动、产业合作互助三种模式组建农村党群创业互助会,整合资源帮扶低收入党员群众创业增收,变“输血”救济为“造血”自强。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8.97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为7.24亿元,在集体经济欠发达村落实物业“造血”项目,村均年经营性增收10万余元。

八、汇聚乡村振兴之“力”,开展合力共建,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注重乡村振兴总体谋划,2006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谋划制定行动计划;
2010年研究制定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创建“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
2016年研究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目标;
2018年制定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总体方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推动、财力保障,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有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顺利推进。2006年至2017年,全市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的资金达819亿元,且每年投入资金保持不断递增。调动高校和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参与湖州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综合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创新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实践,积极支持湖州美丽乡村建设。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湖州农村已经发展成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阐释。对标湖州先进经验,松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聚焦短板、改进不足。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应当学习湖州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人才培育方面,湖州创新“七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搭建如“湖州农民学院”等优质的三农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新农村建设领军型人才队伍,松江在培养农村人才方面有很多瓶颈亟待突破,可以探索尝试类似的政策引领;
在农村环境面貌和社会治理方面,近几年来湖州和松江以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污染治理、“五违四必”整治、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为抓手,共同提升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总体环境面貌;
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湖州市非常注重对农村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发扬,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不忘对“乡愁”的保留,乡村文化大礼堂、乡绅乡贤评选等举措都为松江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经验。

湖州和松江是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共同成员,湖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全国的前列,松江要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开展乡村社会治理方面找到与湖州的共通点,既要学习借鉴湖州的先进经验,又要把握好松江农村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背景下找准定位与方向,打造出具有松江特色的美丽乡村。

创新体制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平泉镇荷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做法

近年来,荷桥村着力以乡村振兴连片示范打造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健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创新“四合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公园城市“荷桥表达”,实现“五个价值”有机统一,努力把荷桥打造成为“新农村新样板、城乡融合新试点、乡村旅游新典范”。

一、提升“五大价值”探索公园城市“荷桥表达”

一是提升生态价值。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充分依托丘区山形地势,注重保护林盘聚落、火连桥水库等资源,发挥2024亩耕地、312亩林地、480亩水域湖泊的生态资源优势,做好空间规划编制,筑牢发展生态本底。

二是提升美学价值。聘请知名规划、文创设计单位,参与荷桥总体规划、景观设计和文化、家风挖掘等,打造“莲香水岸•梦栖荷桥”主题景区,整合整田、理水、秀山、护林、植业、绿道等项目,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川西林盘典范。目前,3公里绿道、1.5公里小龙溪河景观打造提升和荷桥车站、荷桥、荷桥坝坝等5个景观节点等项目基本竣工,民宿项目已确定选址,即将开工建设。

三是提升经济价值。推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引进蓝剑集团打造蓝剑亚美天府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一亩田”核心区、蜜桃庄园、玫瑰庄园等430亩,“大田”景观建设基本成型;
引进简阳汇众农投、清华同方、松下农业、有机农夫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种植黄金柚、血橙、美国甜橙等1600余亩。

四是提升人文价值。深入挖掘荷桥村文化,邀请百余名全国知名作家到荷桥村采风,重点挖掘优良家风、祠堂文化,提炼总结荷桥家风文化、君子文化,实施樊氏祠堂修复,聘请专业团队修缮传承悠久的族谱,引导群众懂感恩、知奋进。

五是提升社会价值。着力从住房、交通、水利、活动阵地等公共配套设施入手,补齐荷桥公共配套短板,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2017年新建贫困户安居工程集中聚居点、安置贫困户20户57人,正加快推进荷桥村全域双挂钩项目,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建成荷桥村产业旅游环线道路19.9公里,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及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用;
全面更新党群服务中心,改造老村委办公室建成村民活动中心,开展扶老、托幼、助残、志愿服务、爱心厨房、430课堂等活动,成立成都市首支非公企业注资的贫困村社区微基金。

二、创新“四合一”集体经济模式助力群众持续增收

一是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份量化,清查旧办公楼、旧学校、幼儿园和其他公益性资产,核实村集体资产为79万余元,另有2处办公场所、一所村小学校、200平米林场用房、32亩林场、4亩鱼塘,确定荷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数1021 人,界定成果报市农村经营管理局备案。成立平泉镇军翔股份经济合作社,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大会,严格程序流程,将集体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户为单位出具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书。

二是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成立简阳荷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军翔股份经济合作社注资20万元组建集体经营开发公司,目前已承接劳务、村组工程等项目,开展农作物、花卉种植。今年1—4月,公司实现收入3.2万元,年底可带动村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

三是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全体村民集体入股的梦栖土地股份合作社,同蓝剑亚美天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土地和林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874亩、林地1021亩,每年租金收入155万元。

四是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建荷桥村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棚花卉约8亩,可年产草花约130万盆,预计实现毛利润20万元。

三、健全“五位一体”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工作保障

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坚持强村带弱村,实施连片示范发展,组建荷桥、龙溪、黄岭三村联合党委。以党支部领导为核心,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强化班子配备、党员队伍建设,让村党支部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二是强化自治组织基础作用。针对政府性投资项目,以民主决策和村民自治方式,通过村民议事会委托汇众公司实施建设,提高决策民主性和项目建设高效性;
在全域双挂钩群众自建项目实施中,由村民议事会通过确定与简阳汇众农投公司进行合作,由村建房委员会比选确定施工单位,确保项目公开透明。通过村民议事会民主自治方式,实现群众的事“自己议、自己定”。

三是发挥监督组织监管职能。组建由3名成员组成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民主议事、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过程,确保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质量可控、进展有序、运转高效、群众满意。

四是完善经济组织架构体系。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成果和脱贫攻坚扶持,搭建“四合一”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建立集体资产运营、利益联结机制,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村资产资源经营管理体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五是用活社会组织资源力量。通过成都市城乡互助同盟会平台,引进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心立方”社工联盟等6家社工组织入驻荷桥,开展走访慰问、关爱帮扶、结对联谊等活动50余次,为实现乡村振兴汇聚了强大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成都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统筹抓好“一空间二产业三基础四民居五公服六文商七林盘”七大重点,加快推动荷桥等7个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莲香水岸•梦栖荷桥”主题景区建设,推进蓝剑公司、汇众农投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做好民宿聚落、山地体旅、康养中心、农事体验、创客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培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休闲体验旅游等项目。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突出全程监管、倒排工期进度,加快推进全域“双挂钩”、天府农业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荷桥精品林盘、大地景观再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荷桥村景观风貌品质和舒适宜居程度。三是巩固扩大“四合一”改革工作成果。整合全村土地、人力等资源,深入推进“互联网+”,鼓励、支持示范区范围内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参与连片示范区建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助农增收。四是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推广社区党建“五线工作法”、居民小区“五步工作法”,加大培育社区自组织力度,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加快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强化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和青年骨干农民“三向递进培养”,丰富完善农民工党建工作体系,健全完善政策措施,今年力争建立荷桥村外出农民工党支部并在外出集中地配套组织阵地。

把握好乡村振兴的三个着眼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乡村的各个方面。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坚持三个“着眼于”,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着眼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前,虽然我国农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农业现代化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是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用现代科技和设备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科学来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体系来经营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有几个关键点要把握:其一,规模化经营是前提。只有具备了适当的规模,现代科技和装备才有用武之地。为此,必须持续推进土地流转,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其二,科技化生产是关键。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机械化基础上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更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其三,产业化经营是保障。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持,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产前农资供应体系、产中生产过程监测管理服务体系、产后加工流通营销体系以及农业观光休闲等农业延伸服务体系,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其四,优化产业结构是要义。只有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优势,满足消费者对数量、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农业才能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五,农业增收是核心。要通过发展农业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等,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务农的经济收益,缩小从事农业与从事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强农业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眼于“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谁来种地”问题日益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培育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农民成为有奔头、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

  当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所谓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深刻了解农业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术、拥有经营管理知识的知识型、应用型农业人才。这就需要对农业劳动者进行系统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鼓励社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以此拓宽新型职业农民来源,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要为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降低其创业风险,从而保护农民从业创业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体系,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的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将有利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和底气,真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着眼于“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全面繁荣兴旺。

  一是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二是要提高农村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三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四是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五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总之,“三个着眼点”相互依存、内在统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握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内在关系,使农业现代化、农民专业化、农村美丽化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相互融合,从而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要求“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乡村,文化不再是为经济振兴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

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提升农民乡土自信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提升农民乡土自信,以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内在涵养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文化生机活力的重要方式,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精神内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深厚积淀,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优秀乡土文化精髓。另一方面,优秀的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是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新时代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中重农事、家为本、尊尚礼、和邻里、勤持家等道德诉求和价值观念,激励勤读力耕、诚实守信、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孝老爱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人文品质和行为选择,并以乡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样相、村落格局、民居建筑等为载体,以潜移默化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优秀乡土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彰显其深厚丰富、意蕴无穷的文化魅力,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现实功能,必将夯实乡土文化的底蕴,塑造乡土文化的尊严,推进乡土文化的自觉自醒。由此,促进农民对于乡土文化价值的根本认同和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重构乡村发展理想 打造振兴精神引擎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重构乡村发展理想打造振兴精神引擎,以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理想信念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气象;
新时代,乡村建设要有新蓝图;
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有新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最要紧的是发现、维系原有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之与现代价值相嫁接、相适应、相融合,以乡村为本、以农民为本,以尊重理解乡村农民为前提,激发农民的自尊和自信,促进乡村发展理想的重构。

重构乡村发展理想、打造振兴精神引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立场,融合会通优秀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振兴乡村文化,要秉持科学、客观、礼敬的态度,立足当下乡村发展现实,结合当今时代乡村振兴条件,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在乡村建设中,有机结合全面动员与有序推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树立为农民所认同、所遵从的发展理想,规划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要将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提供清洁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提供乡土文化、乡村认同等精神产品,共同作为乡村发展理想的文化指向。乡村振兴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积极投身创造,以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提升农民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挖掘乡土文化特质 淬炼乡村文化品牌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以农民的主动作为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依托于农民由衷的发展理想及其自觉为之付出的坚韧不拔的实践努力,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及各具风姿的独特文化创意,依托于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及彰显其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

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探索乡村文化产业运营的新思路和乡村发展振兴的新路径,实现乡土文化的可持续经营;
要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乡村文化品牌建设还要“创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培育机制,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引入,培育多元文化产业发展主体;
创新乡村文化产业的政府引导机制,构建合理收益的回报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此外,还要通过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
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通过创意整合、技术整合,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乡村、爱乡民的工作队伍,激活乡土文化、旅游、物产等资源,进一步激励农民进行投资开发、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消费体验、文化营造。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场、农业庄园等文化农业融合,发展乡村特色文化观光园、乡村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愁馆等文化博览建设,发展竹藤编、民族刺绣、特色工艺品等文化生产创新,发展有温度、有文化、有内涵且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的乡村旅游探索。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融合协调发展,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凝练农民乡土情结 鼓舞回报桑梓热忱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凝练农民乡土情结鼓舞回报桑梓热忱,以农民的乡情自觉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归属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表现,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凝练农民乡土情结、鼓舞回报桑梓热忱,要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重塑乡贤精神,弘扬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乡村的历史客观存在,乡贤是乡里之中德高望重者,是公共事务的决断者,是矛盾纠纷的调解者,是乡风民俗的教化者,是乡村文化的践行者,在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致富贤能的示范担当热情,吸引进城农民荣归故里,促使大学生村官“留心”扎根乡村,引导离退休人员叶落归根,建立乡村与乡贤日常联络互动机制,重视乡贤这一乡土文化精英。凝练农民乡土情结、鼓舞回报桑梓热忱,要“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传扬先人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准则及传承千年的家风祖训,挖掘传统的乡规民约、行帮规范,激活乡村自有的文化内涵来动员农民,形成乡土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无形的约束力。融合现代元素有效串联起散落的文化基因片段,唤醒守护人心中浓郁的乡恋乡愁情感,引导文化因子融入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鼓舞饮水思源、回报桑梓、反哺故土的朴素热忱,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五项举措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日前,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我市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聚焦提升菏泽后发力,把乡村作为最迫切、最有效的突破口,激活内力,补齐短板,大力推进“五个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菏泽贡献。

围绕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短板,近年来,牡丹区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实施举措,抓住关键环节,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14个镇街400余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目前,全区美丽乡村达到184个,占比42%,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社区)1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社区)48个。

坚持抓好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培植油用牡丹、芦笋、大蒜、山药、胡萝卜、辣椒等特色产业,经济作物面积近60万亩;
去年新增家庭农场10家,新型经营主体达到3330余个。建成5个专业示范镇,100余个专业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0余家;
标准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40余处,规模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130多家,牡丹精深加工企业100余家。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农产品上行,上线腾讯“为村”600余个,电商企业发展到3600多家,活跃网店3.6万户,年电商交易额400亿元左右。

坚持抓好人才振兴,推动农村快速发展。出台创业优惠政策“20条”,公布20个部门创业服务承诺,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举办了60次返乡创业座谈会,建立了1000万元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先后建立创业园区11个,其中天华电商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创业示范园,毅德、银田创业园被评为市级创业示范平台。去年,认定、选派科技特派员80余人,举办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带头人培训班23期,培训2300余人。围绕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各类培训100余场次;
返乡创业人员达到3.34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近3万户,吸纳15万人就近就地就业。

坚持抓好生态振兴,推动农村共享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型小城镇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13家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国医堂建设,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2家,在全市率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新改扩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100多所。持续提升改造农村公路,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深入推进“七改”工程,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打造一批样板村、样板户,构建“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抓好文化振兴,推动农村文明发展。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区实践中心1个、镇街实践分中心18个、村居实践站100个。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行业创建水平。深化“四德工程”示范创建, 在城乡广泛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全区上榜总人数超过20万人次。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所有镇街都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所有村(社区)都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成风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基本实现全覆盖。

坚持抓好组织振兴,推动农村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头雁工程”, 举办“头雁工程”精品培训班,组织一批村支部书记外出学习,并对村“两委”成员轮训一遍。抓好过硬党支部建设,评选挂牌五星级村党组织近百个,建成首批区级“头雁工程”示范点30多个。严肃基层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实施“7+1”主题党日模式,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90余个。信息来源:中国菏泽网

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理塘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做法

丁真,出生在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家中全靠父亲采集虫草和放牛维生。大学毕业后,父亲的突然离世,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当时的他因为才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而在家中待业,母亲更看不到家庭的希望所在。自从村里建起了花海和游人中心后,他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便顺利在花海上班了。有了固定的收入之后,家中的窘迫状况随之彻底摆脱了。

  待业青年丁真的就业脱贫故事,仅仅是理塘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理塘县为补齐人才“短板”,确立了“1157”人才工作思路,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培育人才,着力建设一支带不走、稳得住、干得好的生力军,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建平台

  过去的理塘,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平台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成为制约理塘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随着各项基础设施条件的日臻完善,如何搭建平台便成为县委抓人才工作最紧迫的任务。为此,理塘县从三方面入手,用心用情搭建“三大平台”,不断优化载体抓引进。

  立足产业发展平台,引进农牧产业人才。突出理塘高原畜牧业、生态农业等产业优势,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柔性引才。理塘县和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签订校县合作协议,引进专家19名,开展技术培训15期1200余人次;
依托“康藏阳光”“鹏飞公司”“亚吉牦牛绒”“玛吉阿米农庄”等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柔性引才引智活动,引进各类人才86名,开展畜产品加工和红景天等中药材、紫皮马铃薯、高原番茄、西瓜、草莓种植培训14期,培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990余人。

  依托重点项目平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围绕脱贫攻坚和重点项目需要,大力引进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电子商务、规划设计、道路桥梁等紧缺专业人才,采取“双选”招聘、考核招录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36人,开展技能培训45期,参训21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743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4530人,有效提升了贫困户致富增收能力。

  借助对口援建平台,培养本土人才。借力成都市新都区、金堂县对口帮扶平台,紧盯教育、卫生等民生改善重点领域,创新建立对口援助“2+1+N”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各类援藏干部人才143名,双方互派挂职干部240余人,广泛开展“传帮带”。同时,遴选9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西南财大集中“充电”。

  拓渠道

  人才引进了,但须有发挥作用的“舞台”。理塘县依托“三大阵地”,拓宽渠道抓培育。

  依托县委党校主要阵地,抓提能增智力。以县委党校为基础,利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四川新农村建设理塘学院”。确定“一中心、五基地”发展模式,即以“县委党校”为中心,打造县城“电商双创孵化中心”,“濯桑康藏阳光”“甲洼玛吉阿米农庄”“奔戈霍曲吉祥牧场”“藏坝藏青扎喇牦牛养殖合作社”五个实训基地,让学员不仅能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还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的应用型和实践性显著增强。重点培训脱贫攻坚工作力量,近两年举办了12期专题培训班,培训1250余人(次)。

  依托高城大讲堂思想阵地,抓开拓视野。在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塘约道路》学习活动。邀请川师大、西南财大等高校和对口援建专家教授开办“高城大讲堂”20期,《领导干部读书班》6期,培训干部人才3000余人(次),帮助党员干部增强领导组织管理能力,提高驾驭业务工作水平。

  依托农牧民夜校实用阵地,抓技能提升。建立县、乡、村三级“农牧民夜校”239所,师资库587人,开办马背夜校、帐篷夜校、虫草采集点夜校等39期,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外出务工、农业技能等职业培训,有效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抓创新

  创新是人才之灵魂,也让人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理塘县坚持“三个创新”,不拘一格抓使用。

  坚持创新用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创新“建强一个支部、培育一个主体、发展一个企业、建立一个群众利益链接机制”的“四个一”发展模式,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党员+农户”等方式,建立濯桑汉戈花村、奔戈霍曲吉祥牧场等20余个集体产业示范点,培育致富带头人169人。实施“千人就业促千户脱贫”工程,开发公益岗位5244个。托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一人就业。截止8月,全县58个村退出、2645户11842人脱贫。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拔优秀干部81人,选派21名优秀干部到乡镇挂任脱贫攻坚副书记,先后选派615名优秀干部作为“五个一”“三个一”帮扶骨干力量,让能干事的人才有为有位。

  坚持创新用人载体,锻炼专业能力。建立三产融合办、工业园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乡财县管办等机构,抽调100余名干部参与深化改革,大力吸引企业人才、项目投资人才,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有力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在县级机关推行“大部制”模式,在乡镇推行“三办两中心”模式,始终保持三分之一的干部充电调休、三分之二的干部高效工作,实现了组织关爱到位、干部多岗锻炼和工作效率提高。建设“联合党总支(支部)”,在两个以上行政村组建联合党总支(支部),延伸党组织在农牧区的服务触角,建立产业支部9个、矛盾调处支部28个,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县乡村三级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提升了工作能力,基层班子战斗力不断提升。

  坚持创新人才配备,筑牢维稳基础。按照县委部署,实施“338”社会稳定细胞工程。即建立村民小组、群众工作小分队、乡镇寺管所三个机构,配齐统战宗教员、专武部长、派出所长三支队伍;
出台举报奖励机制、立功表现奖励、工作失职惩罚机制三个政策,完善“三级指挥体系、三级情报系统、三级应急处突队伍”,为实现“八个坚决防止”总体目标和坚决防止不出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保障

  只有让马儿吃上草,才能使马儿有条件跑得快。理塘县着力“三个强化”,完善机制抓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县委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全县发展战略布局谋划推进,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协调运行机制,切实将把人才支撑纳入“七大战略”之一,科学编制《理塘县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18-2025)》。

  强化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发挥人社、农牧等部门专项培训项目作用,今年落实人才工作经费500万元,建立“人才资金”200万元,不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强化激励保障。出台《理塘县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意见》、《理塘县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办法》,及时兑现职务职级晋升、目标奖、福利、休假等待遇。同时,建立定期评优表扬激励机制,近两年筹资100万元集中表扬先进单位26个、先进个人204人、小康示范户10个、脱贫标杆户10个,有力激发了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在全县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关心、群众关注、人才奋进的良好氛围。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理塘县人才振兴工程目标已确定:到202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6000人;

到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2000人,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县委将继续做好加强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这篇大文章,把到农牧区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牧区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目前,理塘部分领域人才优势明显,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进入了全州人才强县行列。”中共理塘县委书记格勒多吉在接受采访时底气十足地说。

内容+数据:服务乡村振兴的“头等仓”

太仓日报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力量,做乡村振兴战略的传播者、引导者、参与者、推动者、建构者、掌控者,在全国率先建成“媒体+政务”融合模式的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对太仓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融合传播和深度参与,用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为乡村振兴提出新课题

面对媒体融合的时代追问,太仓日报秉持“宁要有缺陷的突破,也不要平庸的完美”的新闻理想,践行“太仓日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的新理念,重塑新闻传播逻辑,以服务转型推动媒体转型,以用户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探索“互联网+新闻+服务”模式,重构商业服务模式,逐渐从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全产业链延伸,在农业农村的垂直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建设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在新闻服务与数据服务的交换中实现增值服务,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 + 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
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需要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大数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近年来,太仓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感知农业、电子商务,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眼下,太仓日报媒体融合已初见成效,走在全国县级融媒前列。太仓现代农业已经拥有较好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服务体系和发展生态。在媒体融合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下,太仓市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呼之欲出。

主流党媒为乡村振兴找到新密码

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大数据里,有乡村振兴“智慧”的密码。不同于政府性和商业性农业数据平台,太仓市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以服务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为宗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进行系统化模块化设计,建设集权威发布、信息咨询、图文视频、案例示范、田间直播、可视化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在线采集数据、抓取权威观点,实时汇总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建设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指标数据库,用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分析、评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情况,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设全市三星级康居乡村点位信息数据库,全方位展示太仓美丽村庄建设成效。大数据中心还搭建了太仓农产品信息数据平台,采集了全市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全方位展示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并建立了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可链接土肥、植保、畜牧水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在线监控设施,通过系统设置的数据采集点位以及媒体记者田间地头的视频直播连线,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在线监控。

内容数据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服务

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离不开新闻媒体的角色参与和服务策略。如何在新闻服务和内容数据服务的互动转换中实现增值服务?

做乡村振兴战略的传播者、引导者

太仓日报发挥媒体功能和传播优势,将媒体资源、社会力量、乡村需求相结合,找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着力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从2015年开始,太仓日报与太仓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联办推出《三农报告》专版,每周安排记者围绕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发展、富民强村、美丽村庄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热点问题,蹲点调研撰写深度报道,全媒体刊发。随着“三农报告”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市粮食局、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农口部门也主动要求加入。太仓日报与农口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编委会,对当年“三农报告”进行分类、遴选出高质量的文章,进行汇总、改编结集出版《太仓“三农报告”》《乡村振兴太仓实践》,集中反映太仓三农工作的实践与成效。同时在报纸头版开设《共绘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专栏,全方位报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  质量发展的做法,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强大正能量。

做乡村振兴行动的参与者、推动者

太仓日报拓展媒体服务社会的功能方式,坚持新闻服务、内容数据服务、市场服务一起抓,利用融媒体平台的宣传资源、技术优势、电商平台等,及时反馈农业市场变化,发出预警、引导性信息,为农民架起通往市场的桥梁。自 2017 年以来,市委农工办、市供销合作总社委托太仓日报建设运营“太仓土特产”微信公众号,在定期推送《三农报告》微信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各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种养殖以及生产的品牌名、特、优农产品做好宣传推介,积极探索“全媒体 + 对农服务”“全媒体 + 乡村旅游”等新商业模式,将线上与线下对农服务相结合,将农业产品、乡村旅游与媒体电商相挂钩,打造全链式乡村新业态。2017 年、2018 年相继推出了“聚力强村、聚焦富民——太报全媒体记者乡村行”行动、“聚焦乡村振兴——太报融媒体记者乡村行”行动,从报纸新闻、微信推送、视频制作、微信直播等多渠道、多角度对太仓现代农业和首批12个乡村振兴试点村进行集中报道,全媒体传播为乡村振兴创造“民间舆论场”,推出了一批具有乡土气息和田园温度的好作品,参与和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太仓日报以融媒工作室“华说三农”牵头,以全媒服务方式,打造一村一品、一镇多品。先后承接了“独溇小海冬捕节”“供销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太仓大米”等10多场策划推广活动,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与太仓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建设太仓市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通过发展地产优质农产品统一配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构建以农副产品展示、冷链仓储、销售、配送、批发、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农副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拉长价值链、增厚农民收入链。太仓市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双凤镇等5个镇,被阿里研究院命名为 2019 年全国“淘宝镇”,璜泾镇雅鹿村等 11个村被命名为 2019 年全国“淘宝村”。

做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的建构者、掌控者

在做好新闻服务的同时,太仓日报积极发挥党媒优势,调动产业资源,在数据服务上出真招、抓实效。某农产品哪些合作社在种植?面积多大?产量如何?何时上市?价格多少?地址在哪、联系人是谁、如何订购……这些沉淀在农村农户的基础底部数据,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至关重要。运营几年来,“太仓土特产”微信公号收集了太仓大量农产品的图片以及文字信息、视频资料,也聚集了太仓农村电商的流量用户。2017 年,太仓日报受太仓市农委委托负责太仓农产品信息数据库项目建设,并承担数据库维护管理。同时,太仓日报集聚整合高校、政府、媒体等各类专家资源成立太报智库。目前已开展 8 次太报智库乡村调研行,深入踏访,一起为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把脉献策、探寻新路,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2019年,太仓日报有效整合了新闻数据、政务数据、智库数据、商业数据等,立足太仓实际,在“用” 字上做文章,充分运用“互联网 +”“媒体 +”“大数据 +”,突出互动联动,研发打造了自主可控的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发挥数据价值,体现党管数据,成为党在互联网时代乡村治理的新平台,为乡村振兴贡献媒体力量,展现融媒特色。

数字传播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思考

高效的数据采集、整合、共享是基础

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是大数据应用分析的基础。真  实、活跃度高的数据是决策结果真实性的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对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资,精细化整合来  自于传感器、摄像头、卫星遥感、手动采集、移动端采  集服务所采集的数据,建立农业、环保、气象、水务、财政、供销等部门之间的协同采集与数据共享。

完备的人才队伍是关键

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的运营需要培育一批具有数字传播、数据挖掘、分析管理等能力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农业振兴是手段,农民致富是目的。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具体的实施者不可能都是新闻媒体和大数据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反而需要以农民为主体,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增强互联网基因,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大数据的中流砥柱。

良好的农村电商平台是支柱

目前,不少农村电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商体系,没有宣传策划、运维推广能力,导致经营困难。因此,建议出台政府配套及扶持政策,带动农村电商抱团取暖,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创建区域特色品牌,引入咨询服务团队,帮助运营及整合产品资源,通过后台对接服务和接口,将区域电商系统平台的业务和主流电商平台同步和共享,降低运营难度,提高效率。

(作者张忠系江苏太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太仓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
陆雪苑系人民网上海频道记者)

【篇2】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文

街道乡村振兴情况汇报和村级乡村振兴情况报告(各1篇)

街道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村级乡村振兴情况报告

**村属高县**镇,离**镇中心城镇10公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东邻**镇麻柳村;
西邻**镇陈正村(龙茶花海);
南**县**镇金沙村;
北邻麻柳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4人,234户,有劳动力人口565人,有党员34名,积极分子3名。**村现有贫困户51户,共计161人,贫困发生率为17.24%。低保户17户,34人,**村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少,全村田地面积956亩;
其中田534亩,地422亩。

近年来,**村以党建为统领,按照绿色生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全村以可持续的产业基础、便利的生活基础和**特色的乡村旅游基础为抓手,努力打造乡村旅游“种、养、加、游、采、娱”民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村的品质、颜值、气质,奋力把**村建设成为“川南第一民宿村”,全面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

努力解决好农民的钱袋子问题。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油茶、黄桃种植和林下养殖,全村现已种植油茶1000亩,黄桃520亩,林下养鸡20000只,实现了支柱产业的从无到有。成立高县**山油茶种植合作社和高县怡龙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村全部贫困户和部分边缘户入社,为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了强有有力的保障。依托与珙县3A级景区“龙茶花海”接壤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引进了宜宾上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到村投资发展。公司计划5年内投资4.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一期工程将于2020年5月完工投入运营。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开发中,村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领导村集体经济公司和宜宾上辰旅游发展公司紧密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公司以为旅游公司提供劳动力中介、自然资源入股分红、后勤承包管理等方式,每年能够为村集体创造效益10万元以上。**景区能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100名以上,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收入,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2020年底,经过上级验收,全村已脱贫45户151人,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1.02%。

全力建设好全村基础设施。全村现已修建4.5米宽水泥产业路9.3公里,户户通自来水,村级医疗服务点站2个,新建网络基站1处,宽带和4G信号覆盖全村90%的地区。随着各项工程的建成,村容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不见了。

尽力完善好乡村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全村基层治理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以创建市级“四好村”为抓手,积极开展“农民夜校”、“农民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让农民们了解党的政策、当前的形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没有党的惠民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发自内心感恩党的恩情。各路资本和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2020年全村无人上访,无人吸毒,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致力改善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应有的题中之意。**村为了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资100万元新建村民文化广场一个,文化长廊800米,星级旅游公厕2个,村容风貌整治35户,垃圾箱30个,导游牌3处。全村风貌大改善,得到了**村党员群众一致好评。

在党中央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引下,**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砥砺前行,必定能在2020年底按期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必定会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的美好乡村

【篇3】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振兴规划

问卷调查手册

二零一九年二月


调查日期:20 年 月  日

调查员:

第一部分

一、村庄总体概况

1.行政村总面积 亩,管辖 个村民小组。

2.地势主要类型: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其他

3.本村所属经济趋于类型:

A.农区 B. 牧区 C. 林区 D.其它

4.农作物情况

(1)村里主要粮食作物(可多选):

A.小麦 B.稻谷 C.玉米 D.大豆 E.薯类 F.其他

(2)村里主要非粮食经济作物有 。种植面积 产量 。

5.人口状况(2018年)

6.经济情况

(1)本村经济发达程度占所在县(市)什么水平?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

(2)全村上年年实际总收入 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万元。

(3)全村上年年利、税 万元,比去年增长 %。

(4)上年年村民人均纯收入 万元,比去年增长 %;
其中,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依次是 。

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1.村委会是否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A.有 若有,占地 平方米。

B.否

2.村里有 个医务室和诊所,占地 平方米,医务人员 人,床位数 。

3. 村内是否有图书室/纪念馆等?

A.有 若有,占地 平方米。

B.否

4.村内是否有小学?

A.有 占地 平方米,学生人数 人 B.否

5.村内是否有幼儿园?

A.有 占地 平方米,儿童人数 人。

B.否

6.本村是否有公共休闲活动场所?

 A.有 B.没有

如果没有,您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休闲场所? 位置在哪合适?________

A.广场 B.文化室 C.公园 D.棋牌室 E其他

7.您获取本村公共宣传信息的渠道是什么? 在什么位置?________

A.村委会宣传栏 B.广播 C.队长传达 D.其他

8.村内是否有健身器材?

A.有 器材破损/新旧,器材维修周期 。

B.否

三、村庄经营性建设用地情况

1. 村内是否有市场?

A.有 占地 平方米 B.否

2. 村里是否有企业?

A.是,有 个,企业全年总产值 万元,经营方式(集体、私营)?

B.没有

3.村里有没有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

A.有 具体是 B没有

4. 村内是否有超市/小卖铺/商店? 多大的规模?_________

A.有 共 个 B.否

5. 村内是否有家庭作坊?

A.有 共 个,以经营 为主 B.否

6.村里有集市吗?

A.有 B.没有

如果没有,您希望有什么样子的集市? 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________

A,固定时间的村口集市 B.村固定位置长久营业集市(固定菜市场) C.都有

四、村庄基础设施用地情况

1.村民是否使用自来水?

A.是 B否

2.饮用水主要来源是

A.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 B.江河湖水 C.池塘水D.雨水 E.浅井水 F.深井水 G.其它水

3.水源能否满足全村使用?

A.能 B.不能

4.村里污水排放方式?

A.脏水窖 B.排水沟 C.地下水道 D.随意排放

5.村里是否有垃圾箱、垃圾房、垃圾场等统一堆放垃圾的场所?

A.是 若有,位置在哪,容量是多少。

B.否

6. 全村是否通电?

A.是 变压器有 个,电压等级为 B.否

7.全村手机约有 部,固定电话约有 部。全村电脑约有 台,电信网线 户,网速 ,联通网线 户, 网速 ,移动网线 户, 网速 。

8.村里电视信号情况如何?

A.是有线电视 B.能收看中央台 C.能收看省台 D.只能看市县台 E.基本收不到

9.村庄周边是否存在和潜在存在的污染源?

A.是 B.否

若有,污染源类型是

10.农户取暖采用哪种方式?

A.集中供热 B.木材、秸秆 C.电取暖 D.气取暖 E.其它

11.村庄是否有意向使用新能源作为生活生产服务?

A.有 B.没有

若有,倾向于使用新能源的类型是

A.沼气 B.太阳能 C.其他

12.村里是否有消防站?

A是 B否

五、村庄宅基地建筑情况

1.村民住房主要类型是什么?

A.钢筋混凝土 B砖混 C砖石 D砖木 E土房 F土木 G木建筑 H其它

村民建房一般需要 结构的房屋,面积 平米,费用 万元,房屋平均 年翻修一次。

六、村庄道路情况

1.全村道路总长度 公里,其中,硬化道路 公里。(详见附表八、九)

七、村庄特色情况

1.本村是:

A.县以上命名的小康村 B.民政部承认的贫困村 C.县以上单位支持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D.历史文化名村 E.一般居民点 F.其它

2.村里重要资源或者特色资源有?

A.矿产 B.土特产 C.风景名胜古迹 D.特色文化民俗 E.其它

如果有,请简单介绍该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今后发展的一些计划:

3.村里是否有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

A.是 B.否

如有,请简单介绍开发利用情况:

4.村里有何特色的村庄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

A.没有 B.有

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5、村内是否有年代久远的老建筑:

A.没有 B.有

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6、村内是否有古树名木?

A.没有 B.有

如果有,请详细说明树种、树龄、生长状况和位置。

八、村庄产业情况

1.您家养家禽和牲畜吗 ?是否同意村民居住与牲畜饲养分离,牲畜集中饲养 ?

A是 B否 A 同意 B不同意

如果不同意集中饲养,您的顾虑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

2.如果不种地,有没有考虑过从事其他工作?(建筑装修?农业相关企业的工作,如农场、农产品的收购销售加工等? 对工资有什么基本期望?)______________

3.村里集中发展产业,您希望您家土地怎么处理:

A出租 B集体发展产业,效果分红 C自由种植 D其他________

第二部分

一、村民基本情况

二、村民经济情况

1.您家有__________口人,家庭人口结构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人在外务工, 家里60岁以上老人__________人,不满14周岁的__________人。

2.您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A 农产品收入  B 养殖业  C 家庭副业  D 外出打工

E 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F 自己的企业    H 其他 

3.您的家庭目前人均年收入? 

A 10000元以下  B 10000—15000元 C 15000—25000元 D 25000以上

4.您的庄稼田种植什么经济作物? 用途是什么?

A 花生、麦子 B 大棚蔬菜 C树木 D果树 E其他(__________)

5.您家平均每个人 亩地?每亩地产量 ?每亩地收入 ?

6.您家的支出主要用于哪方面? 

A 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B 儿女的教育费用 C 购车建房 D 其他

7.本村农忙时大概什么时候?

农闲时干什么?

8.家庭年轻人均外出务工,家中耕地采取何种方式耕种?

A家中父母亲耕种 B出租给种植大户 C抛荒

三、村民房屋情况

1.您拥有________套住房?住房的建筑结构为 ?

A土坯房 B砖瓦楼房 C砖混楼房D其他结构

2.您对目前的住房感到满意吗?(    );
若不满意需要改变哪些___________

A 很满意    B 一般   C 不满意

3.您的房屋建造于什么时候___________? 现在质量如何 ?

4.院落布置属于以下哪种布置形式:

A前院 B后院 C前后院 D内院

E院落在房屋一侧 F其他(自行绘制)

5.您觉得这种布置模式舒适吗?

A很不舒适 B比较不舒适 C一般 D比较舒适 E很舒适

6.您喜欢什么形式的?

A前小院 后大院 B前大院 后小院 C只有前院 D 只有后院

7.您希望庭院用做什么用途?

A.种菜 B.种花草 C.养殖 D.晾晒经济作物

8.您用的卫生间情况是:

A水冲式公共厕所 B集中旱厕 C自家(旱厕) D三格式改造的厕所 E其他__________

9.您认为家庭生活垃圾应该怎么处理?

A.建垃圾收集站集中处理 B.固定时间流动转运处理 C.其他

10.您对农村状况不满的地方在哪里?( )

A.饮水质量差 B.卫生条件差 C.休闲场所缺失 D.交通不便

11.您认为当前农村哪些环境问题对你的生活影响最大?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生活垃圾污染 D.噪声污染 E.畜禽粪便 F.秸秆焚烧 G.化肥、农药及地膜 H.其它

12.您觉得目前环境整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序或者选择最重要的几个)

A.拆除危房 B.道路通畅及硬化 C.改善道路照明,增设路灯 D.增设垃圾桶 E.建设排水沟渠或下水管,完善生活污水设施 F.下水设施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G.改善村民饮用水问题,建设自来水设施 H.改善村民住宅之间的绿化环境 

四、村民出行情况

1.您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多选)? 

A步行   B自行车   C电动车  D摩托车  E私人汽车

2.如果外出乘车到镇、县、市区,乘车位置 ?及乘车方式(固定或流动)一天几班 ?

3.村里的主要道路有哪几条,是否方便出行?

A 是 B否

4.从住处到田地有多远,道路是否方便?

A 是 B否

5.您认为农业机械存放方式是什么?

A集中存放 B各家自放 C其他方式

如果集中存放,放在哪比较好?___________

6.您买农具或者其他生活必须品是否方便?

A.是 B.否

7.您平时以何种交通方式出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去哪儿购买?

A步行   B自行车   C电动车  D摩托车  E私人汽车

8.您孩子以何种交通方式上学? 交通是否方便?

A.家长接送 B.校车 C.其他方式 A.是 B.否

五、村民生活方式情况

1.您家产生的生活污水(洗菜水、洗衣服水或冲厕水)排向哪里? 

A.直接排入附近的沟渠 B.排入管网后未经处理统一排入沟渠

C.排入管网统一处理后排放 D.其他

2.您认为生活污水排水沟渠应该采用什么形式?

A.盖板 B.明沟 C.其他

3.您家里是否有太阳能热水器,若没有,为什么不安装?__________

A是 B否

4.如果村庄建设沼气池,您希望采取哪种设置方式?

A.统一设置 B.各户分别设置

5.您家是否烧煤或者烧柴 :
是 否

如果有,一年大约多少量?

6.村内住宅庭院和道路之间的空地该怎么处理?

A.绿化 B.修给排水管线 C.其他

7.您平时购物选择去哪?

A.小卖铺 B.商店 C.大型商场 D.集市

8.您希望村里有快递接收站吗? 如果希望,在那个位置比较合适?________

A.希望 B,无所谓 C.不希望

9.您对本村医疗卫生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 B较满意 C 一般 D较不满意 E不满意

10.您一般看病选择去哪?

A.卫生室 B.卫生所 C.医院

11.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A.没有 B.加入

12.老年人有养老保险么?

A.有 B.没有

13.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六、村民规划意愿

1.您同意拆迁吗?

A 同意 B不同意

如拆迁,您最希望拆迁后住哪里? 对拆迁您有什么顾虑?

2.如果为了村子整体的环境提升,要拆迁您的房子并给予补偿,您愿意吗?

A 愿意 B不愿意

续上问题,如果您愿意,那希望得到哪种补偿(可多选)?

A现金 B置换在原宅基地自建 C换取已建好的新住宅

3.您的家庭5年内是否有改善住房计划:
有 否

若有,您希望哪种方式(可多选)?

A原址新建 B 搬迁至集中安置区 C 对原有房屋进行修缮 D到城镇购

4.如果建新房,您希望建在什么地方?

A在统一规划区域内 B原地重建 C不确定

5.在新屋建设时,您是喜欢采用哪种方式?

A划定宅基地,自己设计,自己建设 B划定宅基地,统一设计,自己建设 C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D其他

6.您认为本村的优势与特色是

A 生态环境 B农业 C人文历史 D 旅游开发 E其他

7.您认为最有可能代表本村的标志物(活动)为

A民俗活动 B寺庙 C民居建筑 D自然风情 E名人故里 F其他

8、年轻人与中年人在是否外出务工、工作地选择、工作类型、就业难度等方面有没有明显不同

A.有 B.没有

若有,有什么不同?(可多选)

A.就业机会多 B.工作类型广 C.收入高 D.配套设施好 E.其他

9.村里有没有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在家务农?

A .有 B. 没有

A .有 B. 没有

10.依您看,他们外出就业今后是否还会返回村里再从事农业生产?

A.会 B.不会 C.其他

11.您家里的在外务工人员如想回乡的话,主要顾虑是什么?

A.就业问题 B.收入问题 C.居住环境 D.子女教育 E.其他

七、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构想

1、对规划急需解决的现状问题

2、对村庄规划的相关构想

第三部分

附表

表一 经济统计表


表二 人口年龄构成调查表

表三 历年人口增减情况调查表(含流动人口)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表四 文化水平统计表

表五 职 业 构 成 统 计 表

表六 居住情况调查表

表七 对外交通用地调查表

表八 村庄主要道路统计表

表九 村机动车辆拥有量(辆)

表十 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

表十一 教 育 系 统 建 筑 统 计 表


表十二 集 市 贸 易 情 况 统 计 表

表十三 医 疗 设 施 调 查 表

表十四 自然风光与历史文物古迹、山体河流名称一览表

表十五 用电量调查统计表

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赠语;

1、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3、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4、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
应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5、什么时候离光明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6、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 7、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篇4】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振兴规划 问卷调查手册


二零一九年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 ............................................... 1
一、村庄总体概况 ..................................................... 1 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 2 三、村庄经营性建设用地情况............................................ 3 四、村庄基础设施用地情况 ............................................. 4 五、村庄宅基地建筑情况 ............................................... 5 六、村庄道路情况 ..................................................... 5 七、村庄特色情况 ..................................................... 6 八、村庄产业情况 ..................................................... 7
第二部分 ................................................. 8
一、村民基本情况 ..................................................... 8 二、村民经济情况 ..................................................... 8 三、村民房屋情况 ..................................................... 9 四、村民出行情况 .................................................... 11 五、村民生活方式情况 ................................................ 11 六、村民规划意愿 .................................................... 12 七、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构想 ............................................ 14
第三部分 ................................................ 15
附表 ................................................................ 15



调查日期:20 年 月 日 调查员:
第一部分
一、村庄总体概况
1.行政村总面积 亩,管辖 个村民小组。

2.地势主要类型: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其他 3.本村所属经济趋于类型:
A.农区 B. 牧区 C. 林区 D.其它 4.农作物情况
(1)村里主要粮食作物(可多选):
A.小麦 B.稻谷 C.玉米 D.大豆 E.薯类 F.其他
(2)村里主要非粮食经济作物有 。种植面积 产量 。
5.人口状况(2018年)
项 目 全村总户数(户) 户籍总人口数(人) 劳动力总数(人) 少数民族(人) 上年年外出务工人数(人)
近10年平均外来流动人口数(人)及动态 上年年出生人口数(人)、死亡人口数(人)


数 值

6.经济情况
(1)本村经济发达程度占所在县(市)什么水平? A.上等B.中上等C中等D中下等E.下等
(2)全村上年年实际总收入 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万元。
(3)全村上年年利、税 万元,比去年增长 %。
(4)上年年村民人均纯收入 万元,比去年增长 %;
其中,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依次是 。

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1.村委会是否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A.有 若有,占地 平方米。

B.否
2.村里有 个医务室和诊所,占地 平方米,医务人员 人,床位数 。
3. 村内是否有图书室/纪念馆等?
A.有 若有,占地 平方米。

B.否 4.村内是否有小学? A.有 占地 平方米,学生人数 人 B.否 5.村内是否有幼儿园? A.有 占地 平方米,儿童人数 人。

B.否 6.本村是否有公共休闲活动场所? A.有 B.没有

如果没有,您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休闲场所? 位置在哪合适?________ A.广场 B.文化室 C.公园 D.棋牌室 E其他 7.您获取本村公共宣传信息的渠道是什么? 在什么位置?________ A.村委会宣传栏 B.广播 C.队长传达 D.其他 8.村内是否有健身器材?
A.有 器材破损/新旧,器材维修周期 。

B.否 三、村庄经营性建设用地情况
1. 村内是否有市场?
A.有 占地 平方米 B.否 2. 村里是否有企业?
A.是,有 个,企业全年总产值 万元,经营方式(集体、私营)? B.没有
3.村里有没有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 A.有 具体是 B没有 4. 村内是否有超市/小卖铺/商店? 多大的规模?_________ A.有 共 个 B.否 5. 村内是否有家庭作坊?
A.有 共 个,以经营 为主 B.否 6.村里有集市吗? A.有 B.没有

如果没有,您希望有什么样子的集市? 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________ A,固定时间的村口集市 B.村固定位置长久营业集市(固定菜市场) C.都有
四、村庄基础设施用地情况
1.村民是否使用自来水? A.是 B否
2.饮用水主要来源是 A.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 B.江河湖水 C.池塘水D.雨水 E.浅井水 F.深井水 G.其它水
3.水源能否满足全村使用? A.能 B.不能
4.村里污水排放方式? A.脏水窖 B.排水沟 C.地下水道 D.随意排放
5.村里是否有垃圾箱、垃圾房、垃圾场等统一堆放垃圾的场所? A.是 若有,位置在哪,容量是多少。

B.否 6. 全村是否通电?
A.是 变压器有 个,电压等级为 B.否
7.全村手机约有 部,固定电话约有 部。全村电脑约有 台,电信网线 户,网速 ,联通网线 户, 网速 ,移动网线 户, 网速 。
8.村里电视信号情况如何?
A.是有线电视 B.能收看中央台 C.能收看省台 D.只能看市县台 E.基本收不到
9.村庄周边是否存在和潜在存在的污染源? A.是 B.否
若有,污染源类型是 10.农户取暖采用哪种方式?
A.集中供热 B.木材、秸秆 C.电取暖 D.气取暖 E.其它 11.村庄是否有意向使用新能源作为生活生产服务? A.有 B.没有
若有,倾向于使用新能源的类型是 A.沼气 B.太阳能 C.其他 12.村里是否有消防站? A是 B否 五、村庄宅基地建筑情况
1.村民住房主要类型是什么?
A.钢筋混凝土 B砖混 C砖石 D砖木 E土房 F土木 G木建筑 H其它 村民建房一般需要 结构的房屋,面积 平米,费用 万元,房屋平均 年翻修一次。

六、村庄道路情况
1.全村道路总长度 公里,其中,硬化道路 公里。(详见附表八、九)

七、村庄特色情况
1.本村是:
A.县以上命名的小康村 B.民政部承认的贫困村 C.县以上单位支持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D.历史文化名村 E.一般居民点 F.其它
2.村里重要资源或者特色资源有?
A.矿产 B.土特产 C.风景名胜古迹 D.特色文化民俗 E.其它 如果有,请简单介绍该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今后发展的一些计划:

3.村里是否有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 A.是 B.否 如有,请简单介绍开发利用情况:

4.村里有何特色的村庄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 A.没有 B.有
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5、村内是否有年代久远的老建筑:
A.没有 B.有
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6、村内是否有古树名木? A.没有 B.有
如果有,请详细说明树种、树龄、生长状况和位置。




八、村庄产业情况
1.您家养家禽和牲畜吗 ?是否同意村民居住与牲畜饲养分离,牲畜集中饲养 ?
A是 B否 A 同意 B不同意
如果不同意集中饲养,您的顾虑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 2.如果不种地,有没有考虑过从事其他工作?(建筑装修?农业相关企业的工作,如农场、农产品的收购销售加工等? 对工资有什么基本期望?)______________ 3.村里集中发展产业,您希望您家土地怎么处理:
A出租 B集体发展产业,效果分红 C自由种植 D其他________



第二部分
一、村民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业 户口

民族

文化
a 高中以上 b中专 c初中以下
程度
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宅基地面积(平方米)
庭院功能(可多选)


a 本地城镇 b本地农村 c 外地
a 是 b否

厕所是否在室内 庭院面积(平方米)
a 种植蔬菜等农作物 b种植花草树木 c养殖 d 空地
使用何种生活燃料(可多选) a 柴木 b沼气 c液化气 d 煤 e 电 f 太阳能
二、村民经济情况
1.您家有__________口人,家庭人口结构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人在外务工, 家里60岁以上老人__________人,不满14周岁的__________人。
2.您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A 农产品收入 B 养殖业 C 家庭副业 D 外出打工 E 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F 自己的企业 H 其他 3.您的家庭目前人均年收入?

A 10000元以下 B 10000—15000元 C 15000—25000元 D 25000以上
4.您的庄稼田种植什么经济作物? 用途是什么?
A 花生、麦子 B 大棚蔬菜 C树木 D果树 E其他(__________ 5.您家平均每个人 亩地?每亩地产量 ?每亩地收入 ?


6.您家的支出主要用于哪方面?

A 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B 儿女的教育费用 C 购车建房 D 其他 7.本村农忙时大概什么时候? 农闲时干什么? 8.家庭年轻人均外出务工,家中耕地采取何种方式耕种? A家中父母亲耕种 B出租给种植大户 C抛荒 三、村民房屋情况
1.您拥有________套住房?住房的建筑结构为 ? A土坯房 B砖瓦楼房 C砖混楼房D其他结构
2.您对目前的住房感到满意吗?( );
若不满意需要改变哪些___________ A 很满意 B 一般 C 不满意
3.您的房屋建造于什么时候___________? 现在质量如何 ? 4.院落布置属于以下哪种布置形式:

A前院 B后院 C前后院 D内院

E院落在房屋一侧 F其他(自行绘制)

5.您觉得这种布置模式舒适吗?
A很不舒适 B比较不舒适 C一般 D比较舒适 E很舒适 6.您喜欢什么形式的? A前小院 后大院 B前大院 后小院 C只有前院 D 只有后院 7.您希望庭院用做什么用途?
A.种菜 B.种花草 C.养殖 D.晾晒经济作物 8.您用的卫生间情况是:
A水冲式公共厕所 B集中旱厕 C自家(旱厕 D三格式改造的厕所 E其他__________ 9.您认为家庭生活垃圾应该怎么处理? A.建垃圾收集站集中处理 B.固定时间流动转运处理 C.其他 10.您对农村状况不满的地方在哪里?( )
A.饮水质量差 B.卫生条件差 C.休闲场所缺失 D.交通不便 11.您认为当前农村哪些环境问题对你的生活影响最大?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生活垃圾污染 D.噪声污染 E.畜禽粪便 F.秸秆焚烧 G.化肥、农药及地膜 H.其它 12.您觉得目前环境整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序或者选择最重要的几个)
A.拆除危房 B.道路通畅及硬化 C.改善道路照明,增设路灯 D.增设垃圾桶 E.建设排水沟渠或下水管,完善生活污水设施 F.下水设施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G.改善村民饮用水问题,建设自来水设施 H.改善村民住宅之间的绿化环境




四、村民出行情况
1.您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多选)?

A步行 B自行车 C电动车 D摩托车 E私人汽车 2.如果外出乘车到镇、县、市区,乘车位置 ?及乘车方式(固定或流动)一天几班 ?
3.村里的主要道路有哪几条,是否方便出行? A 是 B否
4.从住处到田地有多远,道路是否方便? A 是 B否
5.您认为农业机械存放方式是什么? A集中存放 B各家自放 C其他方式 如果集中存放,放在哪比较好?___________ 6.您买农具或者其他生活必须品是否方便? A.是 B.否
7.您平时以何种交通方式出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去哪儿购买? A步行 B自行车 C电动车 D摩托车 E私人汽车 8.您孩子以何种交通方式上学? 交通是否方便? A.家长接送 B.校车 C.其他方式 A.是 B.否 五、村民生活方式情况
1.您家产生的生活污水(洗菜水、洗衣服水或冲厕水)排向哪里? A.直接排入附近的沟渠 B.排入管网后未经处理统一排入沟渠 C.排入管网统一处理后排放 D.其他 2.您认为生活污水排水沟渠应该采用什么形式? A.盖板 B.明沟 C.其他

3.您家里是否有太阳能热水器,若没有,为什么不安装?__________ A是 B否
4.如果村庄建设沼气池,您希望采取哪种设置方式? A.统一设置 B.各户分别设置
5.您家是否烧煤或者烧柴 :
是 否 如果有,一年大约多少量? 6.村内住宅庭院和道路之间的空地该怎么处理? A.绿化 B.修给排水管线 C.其他 7.您平时购物选择去哪?
A.小卖铺 B.商店 C.大型商场 D.集市
8.您希望村里有快递接收站吗? 如果希望,在那个位置比较合适?________ A.希望 B,无所谓 C.不希望 9.您对本村医疗卫生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 B较满意 C 一般 D较不满意 E不满意 10.您一般看病选择去哪?
A.卫生室 B.卫生所 C.医院 11.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A.没有 B.加入
12.老年人有养老保险么? A.有 B.没有 13.您对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六、村民规划意愿

1.您同意拆迁吗? A 同意 B不同意
如拆迁,您最希望拆迁后住哪里? 对拆迁您有什么顾虑?
2.如果为了村子整体的环境提升,要拆迁您的房子并给予补偿,您愿意吗?
A 愿意 B不愿意 续上问题,如果您愿意,那希望得到哪种补偿(可多选)? A现金 B置换在原宅基地自建 C换取已建好的新住宅 3.您的家庭5年内是否有改善住房计划:
有 否
若有,您希望哪种方式(可多选)?
A原址新建 B 搬迁至集中安置区 C 对原有房屋进行修缮 D到城镇购
4.如果建新房,您希望建在什么地方? A在统一规划区域内 B原地重建 C不确定 5.在新屋建设时,您是喜欢采用哪种方式? A划定宅基地,自己设计,自己建设 B划定宅基地,统一设计,自己建设 C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D其他
6.您认为本村的优势与特色是 A 生态环境 B农业 C人文历史 D 旅游开发 E其他 7.您认为最有可能代表本村的标志物(活动)为 A民俗活动 B寺庙 C民居建筑 D自然风情 E名人故里 F其他

8、年轻人与中年人在是否外出务工、工作地选择、工作类型、就业难度等方面有没有明显不同 A.有 B.没有
若有,有什么不同?(可多选)
A.就业机会多 B.工作类型广 C.收入高 D.配套设施好 E.其他 9.村里有没有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在家务农? A .有 B. 没有 A .有 B. 没有
10.依您看,他们外出就业今后是否还会返回村里再从事农业生产? A.会 B.不会 C.其他
11.您家里的在外务工人员如想回乡的话,主要顾虑是什么?
A.就业问题 B.收入问题 C.居住环境 D.子女教育 E.其他 七、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构想 1、对规划急需解决的现状问题

2、对村庄规划的相关构想


第三部分
附表
表一 经济统计表
年 份 项 目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其 中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总产值
农业
其 中
林业 牧业 渔业 副业
工业总产值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农民人均纯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表二 人口年龄构成调查表

年 龄 (足岁) 出生~3 4~6 7~12 13~15 16~18 19~30 男31~60 女31~55 男61以上 女55以上 合计

人数 (人)

占全镇人口的比例 (%)


其中:(人)
备注






表三 历年人口增减情况调查表(含流动人口)
年份(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出生(人)


死亡(人)


迁入(人)


迁出(人)


年终总人数(人)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表四 文化水平统计表
年龄 文化程度 人数(人) 百分比(%) 说明
7—20岁
21—50岁
51岁以上
合计
文小初高小文小初高大小文小初高大小文小初高大小盲 学 中 中 计 盲 学 中 中 专 计 盲 学 中 中 专 计 盲 学 中 中 专 计













































应说明1—6岁的幼儿数量等
表五 职 业 构 成 统 计 表
职业类别 农业劳动 工 业 手工业 基 建 行政管理 商业服务 交通、运输 邮 电 农田水利 公用事业 文教卫生 金融财政 其 他 合 计

人 数




合计

占全村人口 比 例 (%)


备注



表六 居住情况调查表
自然村


人均居住面积 人均年收入 平均建筑占地面积
m2/人 m2/人 m2/人






平均建筑层数


建筑结构形式


主要问题


表七 对外交通用地调查表
公路名称
等级
车道数
路宽
防护绿化带宽度
有无路灯
高峰交通量(辆/小时
有无拓宽计划















表八 村庄主要道路统计表
道路名称
长度
宽度
路面结构
道路等级
拓宽及硬化计划














表九 村机动车辆拥有量(辆)
大客车 小货车 小客车 三轮车 其他出行方式


拖拉机 大货车 摩托车 其他



表十 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
总产值 (万元)
建筑 占地
职工面积 面积
人数
(㎡) (㎡)
运输量
用电量
用水量
主要 产品
年利率

企业名称 性质 位置

























表十一 教 育 系 统 建 筑 统 计 表
学校名称



规划建议:
位置

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




教学
班级

教工 人数

学生 人数


表十二 集 市 贸 易 情 况 统 计 表
集市贸易人次
市场名称
高峰日




规划建议:














摊位
贸易品
数量种(个)
高峰时 (个)
成交
金额
(万元/年)
占地 面积(ha) 建筑面积 (㎡) 赶集 人数 (人)

表十三 医 疗 设 施 调 查 表
名 称
位 置
床位数
工作人员数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病人来源




建设计划及规划建议















表十四 自然风光与历史文物古迹、山体河流名称一览表
名称
地址
简介












表十五 用电量调查统计表
工业用地
农业用电
生活用地
其他用地
总用电量
说明变电站位置、容量、数量















推荐访问:范本 村级 振兴 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本 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文 村级振兴乡村方案范文主要是集体收入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