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时间:2022-07-02 10:30:07 振兴乡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6篇

第1篇: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某区乡村振兴推进情况总结


  
  一、谋划准备情况
  今年2月份以来,中央和省市陆续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我们认真研读文件,谋划区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此项工作时间跨度大,工作涉及面广,区委区政府决定由常务副区长张士银牵头主抓,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拟定了我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构建了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架构,领导组下设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改革、民生保障等7个专项工作组,一一对应区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分别由农委、住建局、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扶贫办、财政局等单位牵头负责实施。制定下发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分解表,确定了44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各项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工作推进情况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中央和省市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18年,作为我区乡村振兴起始年,脱贫攻坚“摘帽”决胜年,在六大任务中又将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作为今年重中之重来抓,紧抓江淮果岭建设、“三大革命”、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和“消危行动”等重点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1、农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划定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完成增粮工程建设2万亩。新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完成1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XX清水”牌“稻田虾”品牌创建成功。新增蔬菜“三品”认证品种10个,新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984家,家庭农场68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省级联合体1家。
  江淮果岭发展加快。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产业脱贫的绿色发展新道路,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进江淮果岭建设,研究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文件,努力把“江淮果岭”打造成分水岭治理的品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区、丘岗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今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建成5个XX脆桃交易市场、7个配套冷库、7个标准化果园,配套果园砂石路50公里,全面启动欣沃、木南、金冲3个田园综合体。目前全区共有桃园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10亿元。
  农村电商巩固提升。上半年区农村产品网销额达1.25亿元,同比增长25%。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38个,确定3个电商特色镇、5个电商示范村、10个电商示范服务站点。开展电商技能培训20次、培训1231人,4家电商企业入驻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目前全区农村电商站点545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2处,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被授予全省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先进县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信。健全以区级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补充、乡镇农产品快检站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上半年完成蔬菜农残定点检测样品2500组,合格率为99%以上。投入40万元购置农残检测设备8台(套),加强基层检测力量。建立农产品追溯平台,有12家农业生产基地进入追溯平台系统。
  2、人居环境整治有效
  “三大革命”加速实施。在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行动基础上,加速实施“三大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已全部市场化,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新建张店、翁墩、先生店、横塘岗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统一招标采购挂桶式密闭垃圾收集车100辆、分类垃圾桶1万个。全面关闭乡镇垃圾填埋场,投入农村垃圾治理费用1300万元,保障乡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仅今年上半年各乡镇就向市垃圾焚烧厂运送垃圾3万吨。新建东桥、翁墩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现正二次挂网招标中。农村改厕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原则实施,全年计划改厕18000户,已完成3500户。
  整村推进谋篇布局。5月份,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申报国开行乡村振兴贷款安排,结合区实施意见任务内容,政府办牵头,发改、国土、住建、农委等部门集中会商,并同乡镇反复对接,谋划了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服务体系及公共设施、农村“三大革命”、土地综合治理、农村特色优势产业配套等一批2018-2020年度乡村振兴项目。其中,结合区土地增减挂工作,筹划一批整村推进居民集中安置项目,初步确定10乡镇14个村作为试点,目前第一轮摸底已完成,第二轮精准摸底正在进行,下一步将按照市计划安排做好准备,适时启动。
  美丽乡村加快建设。目前XX年项目已完成,2018年项目全面开工,已拨付启动资金560万元。农村水环境治理17个村级项目全部开工,6个乡镇公厕主体完工。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打通约XX个村组断头路,村级主干路循环畅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全市唯一全面开工,总体进度7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年度任务70%以上。实施林荫工程123公里,整乡镇推进的木厂、翁墩两乡镇所有乡村道路全部绿化,总长104公里。农村信息化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完成任务57%。
  3、脱贫攻坚精准发力。
  “夏季攻势”全面掀起。年初,区长和常务副区长亲自率队赴岳西、肥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紧盯贫困县区退出年度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区脱贫摘帽攻坚战工作方案。5月份开始为期3个月的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开展“重、补、促”专项整改,进一步夯实基础、压实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确保完成脱贫攻坚摘帽任务。
  “三大保障”重点突出。针对医疗、教育、住房三大主要致贫返贫原因,区政府出台“2579”健康脱贫政策,建立大病医疗补充补偿机制,多途径提高综合医保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兑付综合医保8455万元,2.1万人次贫困人口享受慢性病补充医保268万元。实施教育扶贫提标扩面,共资助贫困学生2.03万人,发放补助金1290万元。开展“消危行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土墙房整治,对农村住房情况全面摸排鉴定,第一批4041户危房鉴定已完成,第二批危房正在鉴定中,年底前全面消除农村危房。
  “两业”脱贫方向明确。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实施“两业”增收工程。出台区“四带一自”产业奖补方案,安排扶持资金5010万元。目前,全区新建扶贫光伏电站145个,500多家农业主体带动1万多贫困户发展产业,电商扶贫带动173户贫困户增收。培育引导189个致富“带头人”与760户贫困户结对,开展致富帮带。认定就业扶贫基地42家、就业扶贫车间27间,投入使用就业扶贫驿站12所,每行政村开发设置不少于10个辅助性公益岗位,面向贫困人口从事保洁保安、护林护路等工作。
  4、文明乡风氛围浓厚
  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乡风民风评议、陈规陋习整治、先进典型示范、农村文化惠民、基层文明创建等六大行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民主选举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目前全区68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率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300多个行政村建立了“四会”。启动打造中店乡、城北乡农村低俗广告整治示范点。
  文化服务得到加强。新建在建村级文化广场50个、数字农家书屋203个。“送戏进万村”全年303场演出全部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544场次,完成66%。挖掘地方优秀戏曲曲艺、民间文化,创编小品《送礼金》、《称爹》和锣鼓书《三找婆家门》等反响热烈。
  5、农村社会治理稳步提高
  基层组织基础巩固。全面做好村和社区“两委”换届,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农村党组织80%达标。选拔使用扶贫一线干部51人,向38个重点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实施村民组长“选育管励”工程,完成5962名村民组长改选工作,创新推行村民小组长兼任扶贫小组长。投入2508万元加强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升改造。
  平安创建纵深推进。开辟农民工欠薪绿色通道,接待讨薪106批次、追讨工资6300万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培育发展基层调解组织和第三方调解平台。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做好邪教防范处理。平安乡村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6、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三变”改革试点探索。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算,完成2个乡镇28个村的清产核资工作,已清理出经营性资产1700多万元。确定横塘岗、翁墩2乡11个村作为“三变”试点,筹措429万元支持试点村工作。
  其他改革总结亮点。在全区范围内推行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560名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试点基层医疗机构成效凸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确定时间表、试点项目区、征缴办法等,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7、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民生资金保障有效。发挥民生工程牵头抓总职能,组织征收筹集医疗、养老等5类8项社会保险基金 74895万元,拨付各类保险待遇支出78880万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上半年到位63400万元。组织全区28个贫困村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工程,累计投入1240万元。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上半年民生工程区级配套资金22979万元,占全年区级配套的75%。建设类项目14个,开工率100%。培训类项目完成2个,其他均达到序时进度。发放类项目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高龄津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已完成全年的打卡发放。
  

第2篇: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XX区乡村振兴行动调研情况及工作要点

 

  10月29日和30日,党的十九大刚闭幕,XX区由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队,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深入到区内的XXX镇等地的村中,对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11月1日,区委主要负责人又带着区相关部门、相关镇和村的干部群众到XX省XXXX等地,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茶园的经营模式、土地流转、村居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11月3日,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又马不停蹄地到XX区的“中国十大美丽乡村”--XXX村学习“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到XXX镇学习XXX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就地实现“农民变居民、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园区变景区”的产村融合、四态融合等经验。

 

  11月3日当晚,学习刚结束,区委就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结合本区的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

 

  在座谈讨论中,专家和镇村的干部都提出,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在该区已启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3年行动方案上进行升级和发展,并立即行动起来。

 

  在具体实施中,从区委到村统一了思想,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既要只争朝夕,又要讲求科学,注重实效。并实行规划先行,在摸清资源状况的情况下,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并实行“一村一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查找短板,分清缓急,找准方向,缺什么就补什么。

 

  只争朝夕 迅速制订行动计划

 

  11月9日,在XX区委常委会议室里,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副书记和相关的区领导,与相关专家和区农委等部门、镇领导一起,就XX区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讨论研究了整整一天。

 

  在讨论行动计划方案中,大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一个村一个村地分析现状,为制订行动计划方案献计献策。

 

  区委主要负责人在这次会上强调,除制订全区行动方案外,对村一级也要按照“一村一策”,编制行动方案。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行动方案到位、操作实施到位、实际成效到位。

 

  在随后的5天时间里,XX区委主要负责人又两次主持召开相关部门和镇的会议,对《XX区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初稿、实施行动计划中的相关政策支撑等进行研究制订。

 

  与此同时,XX区由区委副书记挂帅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产业发展组、政策保障组、项目资金统筹组、招商引资组、督察考核组等1办5组建立起来的工作机构,开展工作。同时,还围绕首批启动建设的12个示范村,分别成立示范村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组。

 

  一张蓝图干到底  3年启动建设29个村

 

  “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XX区委主要负责人说,在全区迅速推进富民产业向乡村倾斜、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目前,XX区还有66个行政村。按照《XX区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XX区将在3年内,在歌乐山、曾家、青木关、凤凰等8个街镇的29个村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从现在起到2018年,率先在虎峰山、胡南坝、青木湖等12个村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

 

  “XX区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将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以农民为本,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XX区农委主任付国义说,并以富在产业、美在生态、根在农业为主线,以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坚持规划引领,有机提升;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项目整合,政策聚焦;坚持基层为主,稳步推进的“五个坚持”原则。

 

  付国义说,在具体的实施中,将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七改两增三治理一控制”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发展、村庄亮化美化、农民素质提升为重点。

 

  看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行动?

 

  XX区制订并启动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XX区农村目前的实际基础情况,共提出了7个方面共28项具体的行动计划。

 

  三项行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要求。因此,XX区结合本区农村的实际,制订出三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

 

  第一项行动是做精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围绕水果、花卉、蔬菜、渔业四大特色产业,重点在歌乐山国际慢城、曾家现代农业园区、凤凰花卉产业园区等区域,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打造各种精品果蔬、花卉苗木、生态渔业等产业3.5万亩,培育精品乡村旅游点20个。

 

  第二项行动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业产业为依托,推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经营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在3年内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个。

 

  第三项行动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探索实施股份合作、有偿服务、物业管理、联合经营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涉农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区集体经济“空壳村”,并在村里成立股份合作社或资产管理公司等集体经济发展载体。

 

  三项行动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XX区将启动实施3项行动计划--

 

  第一项行动是交通基础设施及都市、乡村观光公交打造。以“一路一品一景”的要求,成片对农村公路提质补功能,打造观光公交来聚乡村人气促发展,开行都市、乡村观光公交,并逐步形成覆盖西部的乡村观光公交环线。2018年先行在12个示范村打造100公里的美丽景观公路,到2020年完成300公里。

 

  第二项行动是对农村主要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油化硬化,完善农村人行便道。

 

  第三项行动是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3年内,实现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全覆盖,并为5G网络升级做好前期准备。

 

  九项行动对乡村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XX区乡村振兴的重点行动,共实施九项行动计划:

 

  第一项行动是统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按照“多规合一”,对每一个村都以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为重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第二项行动是开展农房综合整治。以经济、适用、安全和美观的原则,以方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目标,对农房进行综合整治。

 

  第三项行动是对农村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通过改造,到2020年,实现农村厕所干净整洁,污水进入标准化化粪池或沼气池;农村厨房干净亮堂,没有烟熏火燎,没有柴草乱堆乱放。

 

  第四项行动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对乡村主要公路和农业园区周边等重要节点,以及农房庭院进行绿化,在村道实施“照亮”工程。

 

  第五项行动是对荒山荒坡进行治理。对全区的石漠化进行治理,进行通道绿化、“水系”绿化。

 

  第六项行动是农村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的“五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并在农村开展整洁庭院户创建评比活动。

 

  第七项行动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生态湿地、污水管网等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多元化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到2020年,全区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第八项行动是对农村大气环境进行治理。在农村新建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在各镇开展无烟环保烟熏腊肉集中服务,取缔燃煤行为,推进生活能源改用天然气。

 

  第九项行动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上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农膜、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五项行动推进农村民生工程

 

  医疗、教育、供水等是乡村振兴中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民生工程。XX区在民生工程上将实施五项行动计划--

 

  第一项行动是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城乡一体的自来水。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的自来水大管网供水全覆盖。

 

  第二项行动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的修建和完善机耕道、生产便道、灌溉沟渠、蓄水池等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

 

  第三项行动是深入的开展扶贫帮困。到2020年,全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第四项行动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到2020年,农村地区群众家庭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5%以上。在2018年,在每个村都建立1个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的预约就诊、转诊、康复等服务。

 

  第五项行动是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在农村发展公办幼儿园,合理布局中小学和幼儿园。

 

  三项行动促进乡风文明

 

  在乡风文明的振兴上,XX区将实施三项行动计划--

 

  第一项是打造农村特色文化院落。以传承和保护民俗民风为主,挖掘发扬乡土文化,打造集乡村舞台、乡村书屋、乡村学堂、乡村展馆、乡村影院、游客驿站、公益慈善宣传为一体的特色文化院落。

 

  第二项行动是发展乡村文明。在农村开展立根铸魂、移风易俗、细胞创建、志愿服务、文化惠民“五大活动”;进行一个村庄标识、一面文化墙、一个以上的文明院落、一个志愿服务点、一个乡风文明宣传栏的“五个一”硬件建设。

 

  第三项行动是全面提升管理服务。在全区所有的村提升便民服务阵地的标准化水平,对村“两委”成员和专职工作者进行政治和能力提升培训,增强村的自治、法治和德治能力。

 

  深化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在振兴乡村中,XX区制度了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行动计划。

 

  在深化农村改革中,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房屋、建设用地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确权颁证,并探索“三权分置”的多种实现方式。二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三是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实施“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三增”(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改革。推行“四确五定”(确员定股东、确权定资产、确股定归属、确管定经营、平台定市场)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路径。

 

  四项行动强化基层党的建设

 

  基层党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XX区在强化基层党的建设中拟实施四项行动计划--

 

  第一项行动是增强和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等,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第二项行动是持续强化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建强村“两委”干部队伍、村民小组长队伍、党员骨干队伍“三支队伍”为重点,增强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项行动是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坚持和健全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构建村级党组织统揽全局、村民委员会自治、村民小组配合、农民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

 

  第四项行动是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优化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水平,解决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后顾之忧,确保村干部安心干事。

   

第3篇: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调研报告。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徐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邳州市、如皋市、建湖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湖南省、广东省开展了调研;
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江苏人大网、中国江苏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
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徐州市贾汪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连云港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泰州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18-20)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泰”字牌绿色农产品。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溧阳旅游1号公路、睢宁淘宝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18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亿元,同口径增长%。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200多个,开展50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28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

  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
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2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
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
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盐城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邳州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第4篇: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XX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XX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XX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镇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此,结合XX镇实际,在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一、基本情况
XX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大通区东北部,素有淮南市“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辖11个行政村:XX村、外窑村、窑河村、方楼村、云南岗村、红光村、马庙村、马岗村、余巷村、张郢村、泉源村;
1个社区:XX社区。XX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为盛唐”七大瓷都”之一,以”秦墟”、”古瓷”并称,是中外驰名的古”寿州窑”发源地,现存古寿州窑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镇境内有安徽XX国家森林公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纪念林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洞山观音寺等景点,已成为淮南周边乃至皖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名片”,逐步形成了以XX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游”和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红色游”两大旅游带。XX镇与怀远、凤阳、定远三县交界,境内有206国道、淮南东站及窑河航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二、调研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包村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汇报、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著,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乡村规划不全。各村建筑物规划不健全、功能不齐全。农村公路、物流、供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和教育水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设施相对落后。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滞后,物流经营成本高。农村垃圾收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先进技术要素向乡村扩散渗透力不强。
(二)土地集约化利用低、强制化手段不足。长期以来土地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耕作制度被忽视,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由于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农业成本大大增加,而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较低,种地经济效益不高,出现了撂荒、休闲农作。水资源缺乏同样是影响XX镇土地利用的最大障碍,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

业发展和粮食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天然雨水不足,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也不十分丰富。同时存在耕地保护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开垦耕地的后续管理缺少必要的措施。
(三)农村产业原始化生产,缺少深加工、市场、下游产业链配套。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观念传统,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耕种方式,事事都要靠人力,生产力较为低下。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业项目缺少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体系的配套,无法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
(四)缺少集中统一农业生产,规划资金缺口大。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和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单打独斗的思想观念急需转变,农村地块小、分散,难以机械化耕作,规整土地资金缺口大;
对于统一集中的农业生产,政府服务、生产标准、销售渠道,还亟待提高配套、做得更好。乡村振兴,短板就是农村基础设施。XX镇规划沿高塘湖修建联通各村的环湖路,但乡村建设资金需求缺口巨大,政府财力难以支撑,而社会资本参与动力不足;
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较低,缺乏主导乡村振兴的基本能力。三、工作打算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大部署,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抓好农作物及退耕林木病虫害预测及防治工作,确保连片农作物及退耕林木没有大面积病虫害发生;
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秋种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和市场信息提供,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生产,促进全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抓好乡村产业布点规划,支持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现代化生猪生态养殖为契机,做优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绿色增效示范行动,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
(二)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大整合力度,盘活村级“三资”,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消除集体营收5万元以下薄弱村。在稳定粮食总产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示范园建设。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新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继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

平,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提高土地产出率,妥善做好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户)关闭或搬迁工作。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努力打造一批生态农产品XX品牌。
(三)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优先发展“三农”工作在新发展阶段的极端重要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时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美丽XX建设,改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分区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环高塘湖沿岸整体规划,加快实施烟汕线206国道降坡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加强对第三方物业公司的监督,包括日常巡查、检修、水费收缴等工作,以及成立专业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农村饮水管道、水表受损有队伍、有保障资金。加快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燃气进乡村工程,完成自来水管网及水表入户工程。加大各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整治中心街周边车乱停、摊乱摆、线乱拉等顽疾。坚定不移推进“两治三改”,确保完成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坚决落实国土卫片整治专项工作。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严重危房动态“清零”。加大耕地抛荒治理力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持续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改厕力度。创新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认真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大范围改革,大踏步迈进,奋力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XX建设新征程,全面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这个战略目标!

第5篇: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 cla>< cla>< cla>< cla>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一、主要工作成效。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由X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X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五年实施意见,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进,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
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荆镇被列入X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二是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X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出抓好X个产业带项目建设,截止X月底共完成投资X.X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X条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

三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X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
< cla>< cla>< cla>< cla> 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

四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X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X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X个、特色精品村X个、达标村X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X个、样板村X个。

五是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去年,示范带吸引游客X万人次,旅游消费X万元。同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X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带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带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标限制,租地建设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乡镇街道建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依
< cla>< cla>< cla>< cla> 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工程质量难以保障。三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低。

(三)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一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度低。除铁皮石斛等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养加、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超强台风“利奇马”给灾区种养业造成重创(全市合计直接经济损失X.X亿元,其中农业损失X.X亿元),非洲猪瘟使养猪业伤筋动骨。三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厂房出租,持续增收渠道少;
一些山老区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

三、意见和建议。(一)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示范带建设应尽量覆盖到更多的乡镇街道和村居,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虹桥等几大集镇要设带设点,中雁绿道示范带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盖到的地方,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示范带成果,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计振兴目标。乡镇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
< cla>< cla>< cla>< cla> 发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点。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二)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提高;
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贫防贫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x造成的惨重损失呼唤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品种范围,加大参保的财政补助力度。保险公司要提高保额,降低保险费率,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三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反映较多

第6篇: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
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
随后,带队赴XX、XX、XX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XX市、XX市、XX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

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
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
此外,我委还赴XX省、XX省开展了调研;
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XX人大网、中国XX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
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
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
XX市XX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

二是细化实施方案。
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

三是落实工作责任。

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
任人。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

XX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制定专项计划。
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
泰州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33.78亿元,同口径增长7.1%。
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

注重金融惠农。
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

开展人才认定。

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
评定。
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

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
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
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
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

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
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
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提高到1.91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8.9%。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
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

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
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
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
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

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
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
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
年轻后备干部不足。
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
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
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
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

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

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

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
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

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
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
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
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
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
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

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
过2万元;
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
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
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
法不多。
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
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
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
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

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
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
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
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

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

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
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

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
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
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
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
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
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

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
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
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
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
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

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
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

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
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扶持。
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

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
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
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
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
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
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

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
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

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

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
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
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
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
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
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
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

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

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
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

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
总结盐城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

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
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

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
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
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
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
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
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
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
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

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
法。
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

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
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
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
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

总结推广邳州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
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
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


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统一梳
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
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
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
宣传推广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

三是完善自治机制。
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
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

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
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

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
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
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西部地区 振兴 乡村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关于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书面调研情况报告 调研报告乡村振兴存在问题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