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蒲州伞秧歌传承【优秀范文】

蒲州伞秧歌传承【优秀范文】

时间:2022-11-12 19:40:18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蒲州伞秧歌传承【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蒲州伞秧歌传承【优秀范文】

 

 蒲州伞秧歌的传承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同时也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1 年 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的通过,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而当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我们挖掘和保护的目的实质上是在现今社会背景下的推动,社会在发展,文化在创新,在演变, 保护真正的民间艺人、文化传存人,就是保护传统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传承下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1 对其进行保护,可能采取多种方式,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使其在创造和享受这种文化的老百姓中间得到继续传承和发展延续,至于有些时代变迁、生存条件改变等原因而不能继续传承和发展的项目,则应收集记录起来,编成书记,制作成光碟、录像带等,或以收藏陈列于博物馆的方式,使其以“第二生命”继续传播。对于至今仍保留传承生命活力的项目,在国家的干预和管理下进行有效保护,无疑是一项重要措施。

 政府部门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应该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微观保护为辅,工作重心在于制订保护措施的宏观规划,具体措施交给当地部门进行实行。依靠专家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级管理,纳入到不同的保护体系,依靠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专家队伍,认真审视和挖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然后有所区别的对其进行充分的高层次的重新认识。其中部分具有重要文化信息的组成部分,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文化标签进行保护,尊重蒲州伞秧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方法,在创设外部条件上下功夫,不越俎代庖。在后续的保护中,政府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存,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社会荣誉,为此获得

 1

 生活上的便利,提供一定的社会影响,促使传承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维持生活。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提供有利于传承的外部社会环境,比如给予一定的补助等政策倾斜,有利于传承人将项目做大做强,从而更好的传承下去。

 2 列入民间舞教材推广 山西省有二百多个民间舞蹈,目前省内设有舞蹈专业的院校在其民间舞蹈课程中,用于教学的山西民间舞蹈屈指可数。山西大学主要将晋南、晋东南的花鼓舞、晋北的踢鼓子秧歌以及晋中的左权小花戏这三种舞蹈作为其民间舞蹈教学素材。运城学院开设的晋南民间舞精品课程中,分为三个板块:晋南花鼓、西石花鞭、蒲州伞秧歌。这三个板块均为晋南民间非遗舞蹈。将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提炼、升华,充分展示晋南地区独有的舞蹈风格特征。

 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高校在民进舞蹈传承中具有重要的责任。积极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校本教材,探索课程、教材、资源整合,是丰富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原则,科学地进行开发整理工作。同时开发也要注意项目资源遵循可行性原则符合本地区的发展要求,所开发教材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开发要有创新精神,对民间舞蹈种类不应简单地继承,还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删减或增加,剔除落后的、不科学的部分,使其更具时代性。

 民间舞蹈具有易学易教,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突出的特点,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主动开发一些有地方特色,对健康有意义,适合学校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且具有教育价值的民间舞蹈,大胆将其写入教材。同时在道具开发方面,应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发出安全、实用、适合学生的道具。

 运城学院赵丽老师在“晋南民间舞”精品课堂中,编创了腕转伞花训练组合,颠闪步伐训练组合,转伞训练组合,舞姿训练组合这四个组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这些训练组合主要对学生的舞姿进行训练,是其掌握基本步伐、持伞的基本姿态、肢体的基本动律,从而达到与道具配合起来得心应手的目的。道具花伞在舞者手中呈现出多变的造型,“升开似伞帐,降合如花束”,激情旋转,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惟妙惟肖。

 教师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学校要招聘、筛选、培养一些高质量的民进舞蹈教师队伍,这不仅是学校完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基础,还是有效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最活跃的力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定期组织舞蹈教师开展民间舞蹈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只有教师掌握了民间舞蹈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将蒲州伞秧歌列入山西民间舞教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推动蒲州伞秧歌走进

 高校、进入课堂是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本地高校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蒲州伞秧歌的等本土舞蹈的传承和创新。学习并掌握蒲州伞秧歌的基本动律、基本体态、基本舞姿、步法及其舞蹈风格特点,充分舞出伞的各项功能,让花伞配合舞姿及步伐美妙而和谐的展示出来。蒲州伞秧歌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花伞是其一大亮点。发挥花伞升、降、合、颠、闪、旋转、甩、摆等各项功能,同时又用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音乐来伴奏,让花伞在开、合、颠、闪、转、甩的动律中配合舞姿及步伐,花伞在表演者手中,升开似伞帐,降合如花束,左、右、平、立激情旋转。

 在舞者手中宛如朵朵鲜花,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盛宴,其自身的舞蹈元素和个性鲜明的韵律,艺术价值更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一种极具鲜明地域特色,表现晋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民间舞蹈,原生态舞蹈元素,是当地特色民间舞课程的基础。采取民间舞蹈“走出去”的方式,在高校选拔对伞秧歌等非物质文化有兴趣的教师,对其展开课题研究;也可以聘请非遗传承人作为高校学习的教师,通过开设讲座、实践授课和学术交流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最终使其走向课堂。

 3 传统音乐与工艺制作传承 蒲州伞秧歌展现了民间舞蹈与民间音乐、道具的相互统一。在保护和传承舞蹈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民间音乐和道具的保护。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位于黄河中游,处于黄土高坡,农业是民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山西的民间音乐具有典型的民间特色,反应的是人们长久以来的生活状态,叙事性很强。人们用民歌来表达生活,抒发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晋南地区独特的戏曲旋律也为其增添色彩。

 蒲剧是山西最古老的四大梆子之一,又称蒲州梆子或者南路梆子,很多晋南地区的音乐都是根据蒲剧旋律改编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稳定,经历充沛,政府部门也加强了对蒲剧的保护,对传统的剧目进行挖掘和整理,再加工后在各个方面也有了很多大胆的改革,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作为晋南地区传统音乐的一种,蒲剧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支撑它走到现在,并且自身也具有丰富的灵活性,适应人们发展的需要,能够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衍生出不同的风格,保留自身特色又能适应时代发展,所以才能一直传承下来。

  为了避免这种宝贵的传统文化的丢失,对于这种传统的民间音乐一定要运用现代化的形式保存起来。所以对于民间音乐一定要建立起音乐档案,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载体永久保存。在数量上要多要全,注重其资料价值和保存价值。在质量上要新要精,注重审美价值和普及价值。对于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建立完整

 的山西民间音乐档案,加强民间音乐的保护。同时可以结合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以便山西民歌与山西民间舞共同与时俱进。

 道具是蒲州伞秧歌的基本构成之一,没有伞秧歌就没有民间舞,没有基本动律就也不是蒲州伞秧歌。蒲州伞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花伞”符合了舞蹈自身的需要,有利于加强表演效果,在协调和实用上,方便于舞者的实用和展现,舞者能再表演中收放自如,与其浑然一体。同时,“花伞”这一道具的象征性和寓意性决定了在舞蹈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虚拟的手法,表达着民众对神灵的崇拜信仰,因此,传承民间舞蹈的同时这一传统技艺万不能丢。

 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项目小组,聘请传承人或专门的老师进行工艺制作的培训,一些孤寡老人闲来无事可以来项目小组制作花伞,既增加了活动也补贴家用,一举两得。同时政府可以开设专门的工厂进行花伞的制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扶持,蒲州伞秧歌将被推往全国各地,花伞的需求量增加,就需要工厂的建立,同时也是一门收入来支撑蒲州伞秧歌的继续发展,技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从而推动蒲州伞秧歌走出山西,走向更大的舞台。

推荐访问:秧歌 传承 优秀 蒲州伞秧歌的传承 陕北秧歌花伞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