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蒲州伞秧歌发展状况(全文)

蒲州伞秧歌发展状况(全文)

时间:2022-11-12 19:55:09 公文范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蒲州伞秧歌发展状况(全文),供大家参考。

蒲州伞秧歌发展状况(全文)

 

 蒲州伞秧歌的发展状况 1.20 世纪发展状况 20 世纪 50-60 年代,我党推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工作方针,至此,发展民间艺术成为文化部门的一项重大工作,政府部门开始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整理这些散落民间的艺术文化。这一时期的文艺汇演频繁,着眼到民间舞蹈领域,一部分是从戏曲中汲取出来,经过相关部门的挖掘、整理,这些艺术文化经过加工创作,以独立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各民族自然传衍的舞蹈,尤其技艺性较强的,在传衍过程中其基本风格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些有代表性的艺人身上,他们大多都是农民,堪称民间舞蹈家。抢救遗产也是对身怀高超技艺的民间艺人的拯救,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破天荒的登入了大雅之堂。

 山西民间秧歌舞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民族精神得以迅速发展,黄土高原的父老乡亲被这浓郁的黄土风情所打动,在优秀编导的编排下显现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如 1987 年,大型歌舞《黄河儿女情》以强烈的民族风情、鲜明的地域风采和突 出的现代风格表现了黄河岸上的风土人情;1989 年,根据同名钢琴协奏曲编排的大型组舞《黄河》,以中国古典的都能过滤和姿态为主 ,塑造了生存、生活、斗争在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1991 年,《一个扭秧歌的人》深情讴歌了老一辈民间艺人对民间艺术的执著与热爱,歌颂了创造了民族灿烂、悠久文化的劳动人民;1991 年,群舞《黄土黄》将祖祖辈辈生活中黄土高原的男人女人们对家园的依恋预申请发挥的淋漓尽致。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自从 1983 年永济“亮宝”被挖掘、整理,花伞几经改进后,作为山西民间舞的一份子,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1986 年,蒲州伞秧歌问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及演出模式,为后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频频演出,参与社会活动,将这一民间舞发展开来。最早排练的节目是双人舞《赶会》,凭借特色的舞美创作以及精湛的技艺,《赶会》荣获一等奖并取得进京决赛权,考虑到“赶会”这个名字没有当地特色,这个舞蹈的灵魂就是运用“蒲州花伞”作舞,因此胡老师将舞蹈《赶会》改为具有当地特色的《蒲州伞秧歌》,此次比赛也成为“蒲州伞秧歌”的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之一。1987-1988年,山西群众艺术团有出境演出,胡老师接到任务翻新大伞,制作小伞,随着队伍参加国际艺术节的展演,去了比利时、荷兰、丹麦等国家,所到之处,无不为这特色的民间舞蹈叫好。1987 年,永济市文化馆组织一百零八名女学生排练蒲

 州伞秧歌,元宵节日在永济市街头、广场进行表演,声势浩大,观众为之惊叹。1990 年末,蒲州伞秧歌荣获山西省第二节文学艺术创作特别奖,同年,在运城关公庙会上进行表演,为庙会增添了色彩。1992 年,山西省两会一节开幕式筹备会召开,舞蹈《花伞呈祥》被寄予厚望,由于场地限制、花伞工艺制作量太大以及舞台调度线路不清晰等问题,由最初的千人舞蹈转为百人舞蹈,最终由山西大学五百二十一名学生完成表演,即便如此,蒲州伞秧歌也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胡曼老师在文化处处长的建议下申报了花伞的专利。1998 年,春节联欢晚会,山西少儿艺术团的小演员为歌手宋祖英演唱的《好日子》进行伴舞,整个舞蹈中 40 名小演员们手拿曼花伞进行表演。1990 年,对演员进行持伞训练、动作训练后,并且逐步达到要求的韵律美之后,舞蹈《欢天喜地》问世,效果甚好,也就有了后来的在三门峡市、省电视台播出,进而 1997 年春节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大大鼓舞了为此舞蹈奉献的创作者,从此蒲州伞秧歌节目《欢天喜地》作为群众性传承活动在民间流传。同年以三人舞“蒲州伞秧歌”在北京参赛获奖后,山西民间艺术团以五人舞在 1987 年、1988 年两次出访日本,继而又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赴比利时、荷兰、丹麦。黄河少儿艺术团在以色列、悉尼歌剧院表演“花伞呈祥”;在国内,1987 年永济文化馆组织了一百零八人的蒲州伞秧歌队伍,表演在春节的永济街头、广场;1993 年,这支队伍的八十人在运城河东广场为关公庙会增光添彩;1992 年1992 年山西“两会一节”的开幕式上五百二十一名大学生表演了“花伞呈祥”;1998 年春晚为宋祖英伴舞,四十把“花伞”挥舞在“黄河少儿艺术团”的小演员手中。其分布区域及影响已逐渐扩大,至今分布范围:北至长春,东至上海、景德镇,西到青海,南往广东、深圳,远达美国。

 图 1

 2. 21 世纪至今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人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以外,对精神世界的

 追求也逐渐提高,晋南民间舞蹈文化也随社会发展进行变革,展现出大众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别样的审美趣味,将晋南民众的思想凝聚其中。作为山西民间舞蹈文化的其中一部分,蒲州伞秧歌也成为是当地民众的生活娱乐方式、 人们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排练、演出势头毫不减少。2007 年,永济市召开“柳宗元国际研讨会”,永济市民向国际友人展示当地特色的蒲州伞秧歌,带其领略当地文化。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稷山县安福艺术团的小演员在国际友人面前展示“蒲州曼花伞”,借此机会展示蒲州当地民间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2006 年,北京市海淀区上庄小学校长邀请胡曼老师为学生排练原汁原味的蒲州伞秧歌舞蹈。2006 年元宵节,百位退休老干部们在舜都大道进行表演。

 《蒲州花伞红满天》是蒲州伞秧歌另一代表性成品舞,曾经多次走进央视,在《中国影响方志永济篇》《魅力中国城》《诗意中国,在永济起航》这三个栏目中都曾留下痕迹,将永济特色向大众展示。

 作为传承人,胡曼女士怀着一颗热忱的心作了积极地努力和探索。首先,对蒲州伞秧歌的肢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并编排了符合时代的新节目,丰富了语言内容;其次,进入大中专高校和艺术机构教授伞秧歌的技艺,推动其发展;第三,她还遵循“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也正常将蒲州伞秧歌带进了中小学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习伞秧歌、了解伞秧歌。

 对此,永济市文化馆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已采 取的 保护 措施

  制作花伞、制作音乐带的资金一直是传承人自筹,多年用的花伞都是无偿的投入,一直到二 00五年购买了两把,后来,为迎奥运制作了一百把。积极组织群众参与蒲州伞秧歌的活动,并在元宵节社火中参与表演。

 资金 投入 情况

 群众自筹 4000 元 传承人多年来投入资金 8 万元

  保护 内容 保护其音乐古老的遗留元素; 保护特殊的花伞制作工艺; 保护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大力支持老艺人及传承人能够将这一民间舞蹈、音乐形式传承下去。

 时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五 年 计 划

 2010 年 购置花伞、服饰 先成立一支老年蒲州伞秧歌队 2011 年 成立蒲州伞秧歌协会,建立档案库 专人负责活动项目 2012 年 购置音响、器乐、 花伞服装 拉大蒲州伞秧歌队伍 2013 年 排练大型蒲州伞秧歌两个节目 是蒲州伞秧歌复原生态风貌 2014 年 排练精品花伞舞蹈, 举办伞秧歌专题演出 扩大蒲州伞秧歌在人民心中的影响

推荐访问:秧歌 发展状况 全文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